“十一五”以来,我区工业化进入持续快速发展期。
工业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十一五”以来,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2005年的1136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4400.45亿元,年均增长27.13%。工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从2005年的37.8%提高到2009年的46.2%;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从2005年的220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812亿元。中小企业日益发展壮大,截至目前,全区工商注册的中小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共计88.5万户,创造了全区约70%的GDP、50%以上的税收,提供了80%以上的就业岗位。
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显著进展。“十一五”以来,内蒙古工业经济逐步由能源、原材料为主的单一结构,向产业多元发展、多元支撑迈进,构筑起了以能源、化工、冶金建材、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传统优势产业,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非资源型产业,以新能源、新材料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多元并举发展的新格局。工业园区已成为集聚产业和生产要素的重要载体。
产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十一五”以来,自治区规划布局了2个亿吨级、4个5000万吨级大型煤炭基地、4个煤化工产业基地、4个冶金有色工业基地;电网建设规模、速度和质量居全国前列,风电装机容量居全国首位。与此同时,全区淘汰了一大批煤炭、钢铁、火电、电石、铁合金、水泥、焦炭等落后产能,有效地提升了产业层次。“十一五”前4年全区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降低37.2%。
工业安全生产水平有了新的提高,煤炭百万吨死亡率由2005年的0.51下降到2009年的0.055, 2010年前10个月煤炭百万吨死亡率为0.074。
工业发展后劲显著增强。“十一五”前4年,全区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0694亿元,年均增长27%。企业自筹资金和引进资金占全部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90%以上;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达到380项,其中百亿元以上的11项。
工业转型升级迈出显著步伐。在继续打好资源牌、特色牌的同时,内蒙古打好清洁牌、绿色牌,抓住机遇,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推动能源工业整体向清洁能源方向发展。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取得显著成效。自治区积极推进呼—包—鄂—乌(海)两化融合创新试验区建设,150户两化融合重点龙头示范企业的生产装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进展较快,自治区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工程项目已通过国家立项批准,并开工建设。全区9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不同程度采用了信息技术,其中30%以上企业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及程度进入了较高阶段。2009年,全区信息产业包括通信业、软件业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197.5亿元,同比增长17.8%。
技术和品牌创新显著突破。我区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与发展新兴产业有机结合,在现代煤化工自主创新及产业化、光伏材料自主创新及产业化等领域,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加快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攻关以及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进程。
据悉,“十二五”及今后一个时期,资源型优势特色产业仍然是自治区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内蒙古将把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发展非资源型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扩总量、调结构、转方式、上水平的重要切入点,坚持大型、高端、循环发展的方向,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特色产业,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提高产业层次和资源精深加工比重,不断增强产业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推动全区工业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记者 戴 宏 通讯员 任常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