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评论 - 信息 - 旅游 - 楼市 - 汽车 - 女性 - 美食 - 教育 - 招考 - 理财 - 经济 - 播客 - 博客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时政会议专题 > 内蒙古创先争优活动 > 创先争优进行时 正文
呼和浩特:“创收创先”两不误
内蒙古新闻网  10-11-29 19:17 打印本页 【字体:    来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呼和浩特市紧紧围绕“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企业有发展、职工得实惠”的要求,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精心设计活动载体,引领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和党员不断增强争创意识,提升努力争创能力,创先争优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强基固本,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扩大党组织覆盖面“没成立党支部前,心里觉得没归属感,成立党支部后,像是找到了家,有了一份责任感。”已在女神大酒店工作多年的党员小刘谈到建立党支部的心情如是说。呼和浩特市选好关键点,不断加大党组织组建力度,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组织挂靠等形式单独组建党组织344个。开展了“三个百日推进计划”,通过三个季度、三个一百天的时间,以定时间、定责任、定措施的形式,消除党组织设置的空白点,形成以楼宇、园区、市场为单元,以乡镇(街道)为模块的党组织区域共建模式。建立党建工作指导员制度,通过从机关、事业单位和街道等党组织选派667名党建工作指导员面对面零距离地对企业进行指导,帮助企业建立党组织、发展党员和规范开展党的工作。 “每个党组织就是一面旗帜”、“党员是企业里最棒的员工”、“多挑党员准没错”,这是许多私企老总们常挂嘴边的话。如今许多在非公企业工作的党员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已经成为企业党组织服务企业、推动发展的积极元素。

  创新载体,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突出非公有制企业的特色

  金宇集团党委组织开展“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促进企业发展”的讨论讲评活动,为企业发展提出了20多条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围绕统筹城乡党建,以联创共建为手段,在开展的“村企共建”活动中投入资金1161.4万元,开展结对共建项目89项,为村办实事办好事112件,为农村解决就业2979人。根据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特点,精心设计特色鲜明、务实可行的活动载体,围绕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开展了“一创二争三服务”主题实践活动,强化了党组织在促进企业发展中的责任意识和党员具体工作中的奉献意识,使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企业党组织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还通过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党员目标化管理”等活动,使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两个作用”在推动企业发展中得到有效发挥。润宇党支部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了“知荣辱讲文明促文明市场”主题实践活动,建立了“荣辱点评台”,发动广大商户对市场内的好人好事、诚信优质服务和各种不文明行为、伪劣商品投诉等现象进行点评,带动商户诚信经营、照章纳税。按照“亮明身份、确定职责、民主提诺、组织审诺、公开承诺、扎实履诺”六个步骤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分层开展了党组织、党员承诺活动,确保活动扎实开展、深入推进。

  力求规范,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提升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水平

  截止目前,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发展党员194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994名,有1716人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创先争优活动要达到预期目的,发挥好先进示范、典型引路的作用至关重要,通过采取抓重点、抓示范的方法,在全市工业、商贸、服务、流通等主要行业领域,培育了以“谋求发展、奉献社会”为企业核心文化的维多利集团;突出在企业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蒙牛集团等20家不同类型的党建工作示范点。党建工作示范点在服务企业生产经营、推进企业发展上逐步显示出各自的特点,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采取“两健全六规范”的办法,夯实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基础。坚持每年统一培训,实行教育培训经常化,已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65期,培训企业党组织负责人259人次,培训私营企业主281人次,培训普通党员1887人次。如蒙牛集团党委,他们从增强党组织活力、提升党员素质入手,率先在全区范围内成立了以企业为主体的业余党校,拓宽了企业党建的领域与企业党校培训的外延,为企业更好地培训和输送了各类经营管理人才。今年,结合创先争优活动注重在经营管理层、生产一线和高技能技术工作中培养发展党员,加强了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推行发展党员工作培训制、票决制和公示制,确保新党员的质量。(王新文)

[责任编辑 赵文萃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