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和林县切实加强对村级干部的科学管理,积极打造高素质的村干部队伍,为全县和谐发展、社会稳定提供了强有力保证。
以激励保障为动力,引导村干部“想干事”
按照村干部在岗有待遇、干好有前途、退岗有保障的目标,逐步提高村干部工作报酬。积极探索从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招录乡镇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的方式方法。乡镇、经济开发区采取本级财政补贴一部分、个人出一部分的办法,解决担任一届以上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养老保险问题,比例由各乡镇、经济开发区根据实际情况具体确定。同时每两年为村干部体检一次,费用由乡镇、经济开发区承担。增强村干部岗位的吸引力,调动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以教育培训为推手,保证村干部“会干事”
邀请党校教师为村干部开展党的理论政策、村级事务管理等方面的专题培训。组织300多名村支书、村主任在县委党校进行为期6天的封闭式培训,组织他们到农业园区参观现代农业基地,转变思想观念,学习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一年来,全县共培训村干部400多人次,极大提升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的能力。
以远程教育为依托,帮助村干部“干好事”
依托全县170个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创设以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为主的“远程教育致富课堂”,及时为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群众提供政策法规、农业科技、劳动就业、市场供需等方面的信息。全县170个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点集中培训农村党员干部群众1.5万多人(次),为党员群众提供各类信息2100多条,300多名农村党员通过远程教育网络走上了脱贫致富道路。
以结对帮扶为保障,支持村干部“干成事”
以“双包双挂”结对帮扶、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活动为载体,组织领导干部、党员主动深入群众,送知识、送科技、送信息、送服务,成为广大农村干部群众获取科技、市场和致富信息的传播者、推广者。为想干事的村提供优惠条件和政策支持,为其提供资金支持。同时,下派林业、农业、畜牧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各村进行技术指导,使每名村干部至少掌握1-2门实用技术,增强他们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目前,全县有80%的农民融入到了产业化经营中,有8000多户农户成为产业致富户,有520名党员成为致富能手。
以约束监督为抓手,确保村干部“不出事”
按照“一定三有”要求,对全县村党支部书记实行“一诺两述四评四挂钩”绩效管理,村支书每年年初必须把年度目标向群众作出公开承诺,年底将履职情况分别向组织部、乡镇党委和本村党员群众进行“两次述职”,接受组织部、乡镇党委考评、本村党员点评和村民代表测评等“四项评议”,测评结果与奖励报酬、评先评优、学习培训、考录使用“四挂钩”。同时,规范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实施程序,建立完善村级重大事项申报、村务公开、村务质询等管理制度。组织党员和群众代表对村干部履行岗位践诺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对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进行年终综合评定,并充分运用考核结果,拓宽党员群众的监督渠道,深化村级民主管理,有效约束村干部行为。(赵民升王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