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盟科右前旗各级党组织紧扣旗委的中心工作和基层党建任务,严格对照“五个好”、“五带头”创建标准,悉心谋划,统筹推进,确保创先争优活动取得了阶段性实效。
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优秀“领头雁”。一是通过采取“集中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考试成绩与创先争优相挂钩”的方式,大力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学习型干部队伍建设。目前,举办全旗创先争优活动专题讲座1场;组织全旗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进行了2次理论测试,对嘎查村干部进行了1次理论测试。二是采取“选、派、任、请”等措施,加强了相对后进嘎查村党组织班子建设,通过对症整治,努力做到“整顿一个、转化一个,验收一个、销号一个”。三是规范操作嘎查村级重大事务民主决策“五步法”。旗委制定了《科右前旗建立和完善党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实施方案》,完善了村民代表大会制度、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户代表制度、党员联系群众制度、村民代表联系户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相关制度,使嘎查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与保证村民自治权利得到有机统一,有效维护了党员、村民管理村级重大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截至目前,全旗各嘎查村通过运用“五步法”决策重大事项187件。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着力夯实“基础阵”。一是在迎庆“七?一”期间,组织开展“七个一”活动。全旗各基层党组织通过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共查摆出领导班子和个人思想作风、工作作风方面的问题663个,制定整改措施640条;走访慰问老党员、困难党员4275人,送去慰问金118000余元;为基层和群众办实事、做好事1405件;表彰宣传先进基层党组织108个、优秀党员502名。二是进一步完善了党内走访谈心制度、党员教育培训制度、结对帮扶制度、特殊群体党员定期慰问、生活补助等制度,使党内关爱活动实现了制度化、经常化。三是加大基层基础工作力度,为基层党员干部参加活动创造条件。全旗嘎查村远程教育建设工作得到有力推进,实现了21个苏木乡镇、办事处和229个嘎查村的远程教育全覆盖。全旗嘎查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今年以来,在中央补助和区、盟配套415.25万元基础上,通过旗级匹配资金240万元,其余不足部分乡村自筹,使全旗需新建、扩建的110个嘎查村工程全部开工,力争在9月末前全部完成。全旗嘎查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制度得到强化,旗委政府克服资金紧张等困难,做出了进一步提高嘎查村运转经费和干部补贴标准的决定,并制定了《科右前旗嘎查村财务管理办法》,对嘎查村经费实行严格的年审制和财务专管,确保了资金发放到位与合理使用。
健全创先争优工作机制,着力建设“监督眼”。按照“抓好党建是本质、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要求,制定出台了《农村牧区基层党建第一责任人“千分制”考评办法》和《旗直机关党建第一责任人“百分制”考核办法》及相关考核细则,健全了基层党建第一责任人责任目标体系,为“量化工作目标、明确履职责任、实行科学奖惩、促动组织工作”,切实加强基层党建责任制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全旗各基层党组织建立完善了推进科学发展、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依法行政和作风效能建设、服务群众、廉政建设等方面的体制机制,新建、修改完善了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党建等方面的政策制度117项。
进一步推进“50强”示范嘎查村建设,着力唱好“样板戏”。为发挥好“打造样板、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作用,旗委政府继续采取“政策集成、资金捆绑、力量整合、项目牵动、集中投入”等措施,以确保“50强”示范嘎查村人均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其中来自主导产业的收入达到60%以上为核心目标,努力将我旗2007年启动的党建及新农村新牧区建设“50强”示范嘎查村打造成“创先争优”的先进典型,到目前,旗乡村累计投入“50强”示范嘎查村建设资金2747.12万元,其中:21名旗级包点领导共协调解决1280万元;联系帮扶的旗直51个部门资助496.37万元;乡村两级共投入970.75万元,有力地促进了“五化”(生产条件优越化、产业特色优质化、道路房屋整洁化、村风民俗文明化、社会秩序和谐化)目标任务的实现。
全面开展机关党员干部“大下访”活动,着力塑造“新形象”。为延伸学习实践活动整改工作,建设和谐平安前旗,包括全旗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22人、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240人在内的2000余名各级党员干部参与到“大下访”活动中。通过各级领导干部亲自深入基层一线接访办案,面对面为群众解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成功化解了一批矛盾纠纷。截至目前,共排查各类矛盾457件,已化解411件,化解率达90%。在化解矛盾关键阶段,深入开展了“百名机关干部入百村”活动。旗委组织三个层面的300名机关干部深入到全旗100个相对后进嘎查村,工作100天。通过动员旗直机关和苏木乡镇、办事处干部走出机关、走进基层、走入群众,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帮助基层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树立了机关党员干部亲民、爱民、惠民的良好形象,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秦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