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克旗为破解嘎查村干部素质不高、年龄老化、领导班子后继乏人的难题,抓好嘎查村干部的选任、培育和保障机制,有效调动了嘎查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基层岗位的吸引力。
抓“源头”,拓宽嘎查村干部选任渠道。一是抓“换届”。以嘎查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为契机,强化嘎查村干部队伍建设,积极寻找群众满意与组织认可的契合点。在新选任的嘎查村干部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21%,中专和高中文化程度占77%,“双强”(致富能力强、带动能力强)型干部占90%以上,进一步优化了嘎查村干部队伍。二是抓“选聘”。在外出务工经商返乡的优秀人员、旗乡机关退休干部或提前离岗干部职工中选聘嘎查村班子成员8名,选聘64名大学毕业生到嘎查村任职,协助两委班子开展工作,强化了“两委”班子的整体功能。三是抓“内培”。从带头致富的经济能人、科技示范户、返乡创业的务工人员中选拔嘎查村级后备干部550名,其中35岁以下的致富能手占87%,群众满意率达93%以上。四是抓“下派”。 2010年,选派15名副科级后备干部到嘎查村担任党组织副书记或村委会副主任职务,增强了后进嘎查村的工作力量。
抓“劲头”,灵活嘎查村干部培育方式。一是组织集中培训。今年,旗委分批次培训嘎查村书记和嘎查村委会主任628人次,苏木乡镇培训嘎查村干部1230多人次,进一步了提高了嘎查村干部的整体素质。二是组织外出考察。今年组织360多名嘎查村干部赴山东省、红山区、翁牛特旗等地学习现代农牧业技术,开阔了他们的工作思路,积累了工作经验。三是开展基地培训。充分发挥旗内5处教育培训基地的作用,先后组织532人次到基地观摩,进行现场培训,实现了横向交流,互促同进。
抓“盼头”,保障嘎查村干部各项待遇。一是提高经济待遇。根据《克旗离任嘎查村党支部书记、嘎查村委会主任享受生活补助金待遇暂行办法》,对符合条件的离任嘎查村干部发放生活补助金。目前,共为230名嘎查村书记、村委会主任落实生活补助金90余万元,解除了离任嘎查村党支部书记、嘎查村委会主任的后顾之忧,激发了在职嘎查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二是落实政治待遇。在全旗范围内采取“一推双考”的形式,从优秀嘎查村干部中公开选拔苏木乡镇副职2名、苏木乡镇公务员3名、苏木乡镇事业干部15名,让广大嘎查村干部认识到了自身的价值。三是改善办公条件。在第一轮嘎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基础上,今年继续投入嘎查村阵地建设资金143.45万元,新建嘎查村阵地19处,总建筑面积达1710平方米,实现全旗嘎查村组织活动场所管理和配套办公设备使用的规范化。(孟银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