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评论 - 信息 - 旅游 - 楼市 - 汽车 - 女性 - 美食 - 教育 - 招考 - 理财 - 经济 - 播客 - 博客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时政会议专题 > 内蒙古创先争优活动 > 创先争优进行时 正文
突泉县创先争优活动亮点纷呈
内蒙古新闻网  10-12-03 13:52 打印本页 【字体: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创先争优活动启动以来,突泉县715个基层党组织和近万名党员围绕“抓基层、打基础,促落实、惠民生,建功勋、作表率”活动主题,落实创先争优活动四项任务,加强动员部署、公开承诺和践行承诺三个环节相衔接,推进各项工作深入有序开展。

  领导身体力行,不敷衍。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印发实施意见和实施方案,召开了有800人参加的动员大会。各基层党组织也相应成立了工作机构、制定了活动方案,层层召开动员会进行落实。县委常委和县人大、政协主要领导每人联系一个乡镇的两个不同类型村、一个县直机关、一个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和一个社区。县委领导主动带头参加联系点动员大会,及时到联系单位开展座谈、调研走访、帮扶贫困党员等活动,为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按类型建立了由县委领导为组长的5个指导检查组,对乡镇、县直机关、教育系统、卫生系统、非公经济和新社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进行集中检查指导,确保创先争优活动的各个环节不走过场。
典型示范引领,不空洞。突泉县在活动中紧紧围绕创新活动载体,强班子、带队伍、树典型,把创先争优活动变成生动鲜活的实践。先后开展以“五个一”、“争当优秀共产党员、争做先进基层党组织”、“重温入党誓词,永葆党员先进性”等为主题的专题组织生活会;举办“党员服务周”活动,近万名党员参加服务活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862件。

  结合日常工作,不脱节。突泉县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自身业务工作公开承诺,精心设计创先争优活动主题和载体,丰富活动内容,体现实践特色。县人事劳动局党委确定“打造就业新亮点,完善社保新体系,构建维权新机制,树立部门新形象,劳动保障新跨越”的主题,实现了业务工作与创先争优活动“两结合、两促进”;教育局以“办人民满意教育,当人民满意教师”为主题,在活动中注重教育科学发展,创办人民满意教育。落实村党组织书记“一定三有”政策。建立离任村干部生活补助制度,拟对全县195名符合条件的离任村干部,分别给予每人每年1000元或1500元的生活补贴,实现“退后有所养”。每年培育12个示范作用发挥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红旗党组织”和4个政治素质好、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功勋党组织书记”,对于达到一定条件的“功勋党组织书记”给予事业单位副科级工资待遇,实现“干好有希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今年突泉县新建69个村办公活动场所,总建筑面积12902平方米,投资1290.3万元,目前已全部峻工。按照“六步法”程序要求做好发展农村党员工作,共推荐优秀村民2251名,确定入党积极分子609名。建立健全远程教育资源学用管理机制,保证每个站点经常性进行集中学习活动,党员干部参学率达到90%以上。

  党员主动参与,不游离。突泉县县级领导主动公开承诺。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代表县委、政府就教育、卫生医疗、就业、住房、出行等方面向全县人民公开承诺事项,全面实施了“十项民生工程”,目前已基本兑现。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公开承诺的党组织715个,承诺事项2263项;有活动能力的党员8782名,承诺事项12696项。在职党员双向承诺。先后有1774名在职党员赴社区报到,有活动能力的在职党员赴社区报到率达到100%。建立机关在职党员“双向承诺”制度,要求赴社区报到的党员干部既要立足本职工作岗位作出创先争优的承诺,还要就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作出创先争优的承诺。目前,赴社区报到的机关在职党员根据个人兴趣特长、工作性质等情况认领了246个社区志愿服务岗位,承诺了1609条社区志愿服务事项;为实现农村无职党员创先争优“有岗有责、有位有为”的目标,突泉县针对党员不同年龄和能力等特点,为农村无职党员设置了政策宣传员、致富联络员、卫生监督员、矛盾调解员、治安协理员等工作岗位,由无职党员根据个人自愿申请和民主推荐双向选择的方式进行公开认领岗位。活动开展以来,突泉县4600多名有活动能力的无职党员认领到适合自己的岗位,结合岗位职责创先争优。(内蒙古新闻网 安华祎 通讯员 通讯员 邵金慧 李洪武)

[责任编辑 安华祎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