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前,呼伦贝尔市新左旗乌布尔宝力格苏木巴音贡嘎查牲畜头数不足4万头(只),牧民人均纯收入只有2329元,是远近闻名的负债嘎查。新一届嘎查党支部组建后,经过几年艰苦奋战,使嘎查各项工作走在全旗前列。如今嘎查牲畜头数突破8万头(只)大关,家庭资产超过100万元的牧民已达60户,嘎查牧民人均纯收入达9032元,比全市牧民人均纯收入高出3971元,成为令人羡慕的小康嘎查。党支部先后被评为旗级先进党支部、“五个好”党支部。
巴音贡嘎查牧民因靠天养畜,导致草畜矛盾日益突出、生态环境逐年恶化。为实现保护草原、牧民增收的双重效益,党支部提出走现代高效畜牧业之路的发展思路。为此,嘎查党支部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休牧轮牧草场和改良优化自家牲畜品种入手,经过选育提纯,培育出个体大、产肉多、遗传性能稳定、生长发育快、市场价为本地肉羊2倍之多的新品种羊,被自治区政府命名为“呼伦贝尔羊”。随着种羊头数的增加,2004年建起呼伦贝尔巴尔虎肉羊基地,目前,该基地已有1000多只基础母羊,260只种公羊,已培育出售种公羊1000多只,嘎查改良牲畜头数占总头数的80%。为解决产品销路不畅、效益不高的问题,实行支部+协会的运行模式,形成牧户+基地+协会+企业的产业链,发展企业+协会的定单式畜牧业,促进了牧民的收入。如今,通过协会出售的羊每只比市场价高出15-20元,累计增加牧民收入近70万元。
为转变传统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走可持续发展路子,实施“七个一”生态家庭牧场工程(一处2000亩以上围栏草场、一座标准化暖棚、一套牧业机具、一眼机井、一台风力或太阳能发电机、一块饲料地、一辆流动宿营车或蒙古包),目前,达到“七个一”的牧户达60户,占总户数的30%,嘎查累计拥有机井17眼、草库伦18万亩、标准化棚圈120座,小型拖拉机180台、打搂草机120套、发电设备45套,嘎查被旗委确定为“七个一”标准化家庭生态牧场,并被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与发展研究》课题组作为新牧区建设试点。
嘎查党支部提出致富路上不让一户掉队的目标,引导党员大户、富户与贫困户结对帮扶,整合富裕户资金、畜群、设备和无畜户草场、劳动力等生产资源,形成最佳生产要素组合,由富裕户按照贫困户的劳动力和草场面积付工资和草场租金等方式,使嘎查12户贫困牧户49人走出贫困,目前,脱贫户中牲畜头数超200头(只)的有7户,其中有1户牲畜头数已超过500头(只)。(记者辛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