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评论 - 信息 - 旅游 - 楼市 - 汽车 - 女性 - 美食 - 教育 - 招考 - 理财 - 经济 - 播客 - 博客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时政会议专题 > 内蒙古创先争优活动 > 创先争优进行时 正文
克旗:创先争优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六新变化
内蒙古新闻网  10-12-07 17:23 打印本页 【字体:    来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0年,内蒙古克旗基层党的建设以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坚持“抓发展必须抓党建,抓党建就是抓发展”的工作理念,抓班子、带队伍、聚民心、促发展,不断完善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机制,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创先争优。

  机制创先,民主争优,党组织规范化取得了新进展

  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以“村民代表会议常设制”为核心的“五位一体”民主治村模式。在议事决策机制上,“四会议事”的工作方法,不仅规范了议事规则和程序,更重要地是把决策权还给了群众,实现了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的统一。在落实执行机制上,村级事务“契约化”管理模式,对集体资产承包、项目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村民之间土地流转等事项,都以合同来进行管理,共解决嘎查村级事务5800余件。在监督保障机制上,组建嘎查村级事务监督委员会,从重大问题的提出、酝酿、讨论,到形成决策、组织实施进行全程监督,实现了由“事后监督”到“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的转变。

  转化创先,提高争优,后进村整顿呈现出了新气象

  针对班子软弱涣散、民主管理混乱、经济发展落后、社会矛盾突出、活动场所空白、基础设施薄弱等13个后进嘎查村,通过旗级领导定点联系、苏木乡镇领导定点指导、旗直科局定点包扶、挂职干部定点协调、组织部门定点督办的“五定点”措施,扎实推进后进村整顿转化工作。截止目前,共举办相对后进嘎查村“两委”班子成员培训班4期、培训260人次,对2个软弱涣散的党支部成员进行了调整。落实帮扶项目8类、46项,资金1800万元。各嘎查村结合实际制订了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确定了肉羊、肉牛、马铃薯、胡萝卜、旅游、生态等6大富民主导产业,实现农牧民人均增收550元。

  激励创先,关爱争优,村班子凝聚力实现了新提升

  通过挂职下派、跨村任职、选调招聘等措施,为社区和嘎查村选配了80多名工作人员,充实了社区、嘎查村的工作力量。按照《自治区关于进一步完善嘎查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的意见》,今年嘎查村干部正职待遇达到6984元,副职待遇达到5587元,办公室经费达到3.7万元,提高了在职嘎查村干部的经济待遇。落实生活补助金50多万元,解决了230名离任嘎查村党支部书记、嘎查村委会主任老有所养的后顾之忧。采取“一推双考”的形式,从优秀嘎查村(社区)干部中公开选拔事业干部11名,提升了嘎查村干部工作积极性。投入资金500多万元,新建嘎查村级活动场所19处,改善了嘎查村干部办公条件。

  管理创先,素质争优,村级队伍建设达到了新水平

  党员队伍建设,全面推行发展党员推优制、票决制、公示制、责任追究等制度,提高发展党员的质量。对流动党员实行流入地和流出地“双向管理”。加强党员思想政治、现代知识、实用技能教育培训,建立远程教育站点145个。嘎查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采取“三推两考两公示一定岗”的方法,培养嘎查村级后备干部571人,实行跟踪培养和动态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掘农村牧区各类能人和实用人才,储备乡土人才586名。做好大学生村官的选聘管理工作,对全旗23名大学生村官实行乡村两级党组织书记培养制度,4月份在大学生村官中公开考录苏木乡镇事业干部3名。

  服务创先,惠民争优,党组织执政力得到了新提高

  苏木乡镇设立便民服务大厅,嘎查村建立便民服务站,村民组建立便民服务点,完善了乡村组三级便民服务网络,组建了便民服务队伍。健全了“全程代理服务制”、“首问责任制”、“目标责任制”、“办事限时制”、“过错责任追究制”等制度。截止目前,全旗党员干部共结成帮扶对子6400余个,筹集帮扶资金2300多万元,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2460余件,提供致富信息3560多条,调解群众纠纷240余起,帮助解决热难点问题150多个,为群众办实事好事6400余件。

  形式创先,内容争优,城乡区域党建迈上了新台阶

  机关与社区共建。112个旗直、中区直单位为7个社区落实帮带资金42万元。从旗直机关选派7名副科级后备干部到7个社区挂职党支部副书记。扎实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全旗5000余名在职党员积极参与社区服务活动。机关与嘎查村共建。以“进百村、入千户、促发展、惠民生”活动为载体,全旗128个单位和部门与114个嘎查村、10个居委会结成互帮对子,促进农牧民稳步增收。村企共建。探索建立“支部+合作社+农户”的互帮互助联合党组织形式,使企业和农户结成经济联合体,21家企业与所在嘎查村联合培训农牧民1870人次,吸纳1200余人就业。(孙晓飞)

[责任编辑 赵文萃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