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满洲里经过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的满洲里市努力转变发展观念,着力从解决影响和制约口岸科学发展的实际问题入手,转观念、树信心、出措施、强手段,从危困中捕捉有利因素,在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的同时,积极寻找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突破口,实实在在抓项目、调结构、提质量,努力在发展与惠民中实现了创先争优。
在环境建设中创先争优,实现发展提速
近两年,满洲里市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国际贸易市场疲软、国家取消边境小额贸易减半征收政策,进出口货运量出现连续下滑态势,尤其是2009年1月,进出口货运量为128.7万吨,同比下降34.8%,为沿边开放以来最大跌幅。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满洲里市认真贯彻国家和自治区出台的应对政策和措施,广泛动员基层党组织履职尽责创先进,积极引导广大共产党员立足本职争优秀,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的要求上来,努力找准克服金融危机冲击的突破口,制定《关于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和措施,取缔不合理收费项目,大力降低通关成本,迅速建立健全党政、军民、地企、条块协同应对经济严峻形势的预警机制,全方位提高了快速反应能力,并以构建新的物流体系,吸引新货源、新品类等方式,全力打造出功能齐备、设施完善,全国一流的现代化国际陆路口岸,使2010年以来全市各项经济指标均大幅增长,尤其是在同类口岸受到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均大幅下滑的情况下,满洲里口岸过货量预计完成2600万吨,仍然保持了平稳增长,百年口岸仍然活力无限。
在把握主线中创先争优,实现调整升级
满洲里市迎难而上克服金融危机的同时,全力把经济工作置于科学发展的轨道上,牢牢把握保增长、保民生、促转变三条主线,努力促进当地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相继制定了40条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政策措施,涵盖外贸、旅游、工业、城建、民生等方面。针对促进口岸开放升级,不断扩大与俄罗斯毗邻地区经贸、旅游、科教等领域合作,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强力推进新国际货场建设,构筑承接中俄经贸跨越发展的大平台,优化通关流程,提高通关效能。积极争取到棚户区、新国际货场、通湖大道等重点项目贷款近6亿元。同时,切实将增强项目信贷支持、加强担保机构建设、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和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完善医疗服务机制,加快菜篮子基地建设,提高社会保障标准,改善贫困家庭的住房条件作为着力点,努力解民难、排民忧,有力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指数。
在构建体系中创先争优,实现民生保障
以今年年初确定的10个方面25项民生实事为抓手,重点推进“五大民生体系”建设,有力提升了“发展与惠民”的水平。积极完善教育资助体系,安排专项助学资金,让所有学生不因贫困失学。实施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办公场所改造建设工程,进一步强化社区服务功能。搞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将大病保险最高报销额度由12万元提高到30万元,将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住院费起付标准由600元降低到500元,将慢性病支付限额由1200元提高到1500元,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240元提高到290元,为低保家庭发放肉、菜、蛋类补贴,在自治区率先实现了保障家庭全部实物配租,完成市区两级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和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建设,提高小额贷款额度,全年新增就业6850人。启动了南区棚户区改造工程,推进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和安全饮水工程,进一步提高居民饮水质量。全力实施了蓝天工程,加快建设市区和工业园区供热站项目,拆除了小烟囱,大力推进国家三北防护林示范项目,提高树木成活率和城市绿化率。开展平安满洲里建设,年内完成城市监控系统二期工程,实现市区全覆盖,进一步增强了市民和中外游客的安全感。(张萌 辛语 李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