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评论 - 信息 - 旅游 - 楼市 - 汽车 - 女性 - 美食 - 教育 - 招考 - 理财 - 经济 - 播客 - 博客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时政会议专题 > 内蒙古创先争优活动 > 基层党组织典型 正文
兴村富民带路人王兴文
内蒙古新闻网  10-12-29 17:17 打印本页 【字体:    来源: 内蒙古日报  
 

  今年49岁的王兴文是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大杨树镇镇委委员、桥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在他的带领下,桥南村从一个昔日有名的落后、贫穷村,变成如今的文明村、明星村。

  “要想富人,先得富脑。”王兴文从转变思想观念入手,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引导村干部转变观念,解放思想。为此,村上发生了从思富到致富的转变。村上人从未听说的项目,开始进村入户。在王兴文和村干部的积极努力下,建起秸秆饲料加工厂。项目投产后,农民的秸秆可以卖到厂里,全村的秸秆可使村民年平均增收100元,在解决20个剩余劳动力就业的同时,秸秆还作为一种可代替木材、煤炭、液化气、天然气的燃料,村民高兴地说:“没想到过去不起眼的秸秆用处这么大,王书记为我们办了件大好事啊!”

  为调整产业结构,王兴文多方奔走,争取到旗科委和农牧部门的支持,引进白瓜子、黄菇娘种植等项目,聘请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讲授实用技能。种植白瓜子、黄菇娘经济价值较为可观,白瓜子产值是大豆的2倍以上,黄菇娘每亩地可收入3000多元。目前,全村已有22户种植白瓜子560亩,全村黄菇娘种植面积达213亩,亩收入在3500元左右。王兴文积极为村民联系销路,目前桥南村种植的黄菇娘已远销至哈尔滨、沈阳、加格达奇、塔河、漠河等地,使村民增收10余万元,为全村群众开辟了一条新的致富路。今年春季,王兴文又引进药用黄瓜子进行试种,试种面积100亩,亩产值达到1000元,将成为桥南村又一新的经济增长点。

  如今,桥南村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产业结构已实现全面调整,让广大村民尝到了甜头,也更坚定了人民群众跟党走的信念,全村家家户户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过去村民三五成群聚众打牌、喝酒、论家长里短,现在村民聚到一起谈生产、论致富、比干劲,全村面貌焕然一新。(记者辛语)

  

  

[责任编辑 赵文萃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