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评论 - 信息 - 旅游 - 楼市 - 汽车 - 女性 - 美食 - 教育 - 招考 - 理财 - 经济 - 播客 - 博客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时政会议专题 > 内蒙古创先争优活动 > 创先争优进行时 正文
突泉:创先争优重民生“五项举措”促就业
内蒙古新闻网  10-12-31 17:13 打印本页 【字体:    来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牢牢把握“服务人民群众”这一目标,以活动成果惠及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就业工作作为重要民生工程来抓,紧紧围绕国家出台的新一轮就业政策,积极实施五项举措推动就业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创先争优,取得明显成效。

  一、行政推动助就业

  一是将项目资金发挥最大的综合效益,把就业再培训、“雨露计划”等惠农培训资金捆绑使用,做到资金不散、渠道不乱;二是将县职业高中确定为定点培训机构,将涉农实用培训内容进行统一规划,提高培训质量;三是与县内部分用工企业合作,利用企业实训资源,将企业作为实训基地,使劳务技能与企业岗前培训相结合,简化了培训就业过程,实现学校、企业、农民的互利共赢。

  二、政策扶持扩就业

  一是及时发放小额贷款,落实就业优惠政策。截止10月末,全县共受理小额贷款366笔,发放1151万元,扶持366人实现创业,带动1135人实现就业,通过国家工资补贴的政策,鼓励各用工单位优先录用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4050”人员就业,年内共安置就业349人。二是积极为“零就业家庭”和“农村零转移家庭”提供就业援助。通过将“零就业家庭”和“农村零转移家庭”列为重点援助对象,做到发现一户、帮扶一户,实现动态零目标。三是足额发放“三险”补贴。共发放三险补贴125万元,利用“三险补贴”优惠政策,调动灵活就业和自谋职业人员缴纳失业保险的积极性,截止10月份,全县企事业单位参保共161户,参保8175人,灵活就业和自谋职业人员参保2182人,缴纳失业保险费430万元;申领失业保险金418人,发放100万元。

  三、宣传引导促就业

  一是发挥媒体作用,广泛宣传优秀农民工的先进事迹,通过典型事例,吸引更多的农民外出务工,激发创业热情;二是发挥基层服务网络作用,通过召开返乡农民工座谈会、逐户走访等形式,改变农民观念,树立务工致富思想,提高广大农民外出务工成的积极性;三是开展“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宣传活动,发布就业信息,宣传优惠政策,讲解《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累计出动宣传车20台次,走访村屯50个,发放宣传单4万份、就业招工信息2万份、农民务工培训读本2000册。

  四、打造品牌强就业

  通过优化培训专业,开设电焊、电工、服装裁剪等市场用工量较大的专业,提高培训专业的实用性,与北京市朝阳区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办学培养师资,提高教师专业技术水平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另外,重点打造“突泉焊工”为代表的劳务输出品牌,统一组织学员参加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提高学员就业层次。截止目前,“突泉焊工”培训班累计举办11期,培训焊工1114人,其中200余人被上海、大连、青岛等地大型企业聘用,月工资达2500元以上,是培训前的2-3倍,实现了高薪就业,体面就业,其余学员大部分就地转移就业或自主创业,就业率达85%以上。

  五、完善机制稳就业

  一是完善定向输出机制。定时向北京国际机场、连云港东方国际货运、齐齐哈尔建筑公司3家百人以上劳务输出基地及50余家百人以下的中小基地输送劳动力。二是完善双向选择机制。通过举办用工洽谈会,吸引慕名而来的外地企业与培训结业学员面对面交流,双向选择,实现就业。年内通过举办各类用工对接洽谈会及送岗上门服务,拉动就业近7000人。三是完善维权机制。在外省建立维权组织36个,县内用工企业及工地建立维权组织7个,为农民工挽回经济损失17万元,切实保障了农民工的利益。(孙龙 姜国锋)

[责任编辑 赵文萃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