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包头市达茂旗百灵庙镇南营所产业化园区,宽阔的水泥马路、漂亮的风光互补路灯、时尚的休闲广场、标准化的奶牛养殖场以及一排排整齐的砖瓦房,无不呈现出新农村新牧区的繁荣气象。
2008年,达茂旗全面禁牧后,百灵庙镇将达布希拉图嘎查部分牧民和黄花滩村部分农民搬迁到南营所产业化园区。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后,迁到园区的嘎查村党支部与南营所园区党支部建起达茂旗第一个农牧民联合党支部,他们实行组织生活联过,公益活动联搞,党员责任联管,特困党员联帮等机制。联合党支部提出转变经营方式、发展园区经济的主题后,农民帮助牧民搞种植,牧民帮助农民搞养殖随处可见。
南营所园区以肉羊、奶牛养殖和马铃薯为主导产业,他们大力发展舍饲畜牧业和高效节水农业。支部党员联合牧民18户,组建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争取资金110万元,建成标准化养殖牧场,配套容量150万公斤的青贮窖3座,饲草料基地1500亩,奶牛饲养达到标准化、规模化和种养一体化。联合支部充分发挥黄花滩村民擅长种植的优势,组建了机耕服务队和种植合作社,将园区内的1900亩水浇地实行统一连片种植,着力打造马铃薯种薯和饲草料种植基地。2010年,在遭受严重旱灾的情况下,亩产饲草料达3000公斤,亩产马铃薯达2500公斤,每亩水浇地的经济效益比过去提高3倍。自园区建立机耕服务队、种植合作社和奶牛托管中心后,土地由合作社统一种植,奶牛由托管中心统一饲养,很多农牧民从自家的种养殖业中解脱出来,党支部为他们积极联系外出打工的渠道,或安置在园区内打工挣钱,增加园区农牧民的收入。(记者 吕学先 通讯员 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