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党员教育管理,阿荣旗委针对不同类别和不同层次党员的特点,全面推行“在职党员敬业争优、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流动党员鸢式管理、代表党员履职建言、弱困党员扶志帮贫”为主要内容的党员分类教育管理方式,有效激发了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党员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在职党员敬业争优。在开展以争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高效型、和谐型为主要内容的“五型机关”创建活动的基础上,组织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结对帮扶”、“送温暖、访民情、解民难”等活动,通过加强学习、开展扶贫济困、完善考核奖励机制等措施,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机关党员干部的工作热情。同时,开展机关党员“积分制”管理,围绕党员理想信念、宗旨意识、爱岗敬业、学习教育、工作绩效、道德品质、廉洁自律、服务社会等8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在机关党组织推行机关党员“积分制”管理工作,并结合机关党员日常表现、工作绩效、参与活动等情况进行累计积分,切实抓好党员自评、党员互评、群众参与、支部审定等程序,不断增强党员“积分制”量化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根据农村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实际,2003年,旗委在得力其尔乡创新开展了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并逐步在全旗推开,取得了较好成效。按照“按需设岗,因事设岗,以岗定责,责任到人”的原则,设立农技帮扶、村务监督、组织生活、民事纠纷、学习宣传、红白喜事、交通维护等岗位,同时,根据岗位责任,签定“岗位目标责任书”,强化责任管理,要求上岗党员每年至少对本村经济发展做到“三个一”,即提出一个致富好点子、提供一条引导群众致富的好路子、帮助一户贫困户脱贫致富,使农村广大无职党员都能找到发挥的角色,不断拓宽农村党员发挥作用的有效渠道,创新党员奉献机制。活动开展以来,已有3400多名无职党员上岗履责,在带头致富、维护稳定、化解矛盾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流动党员鸢式管理。为破解农村流动党员管理难题,突出发挥流动党员在外出务工群体中的带动作用,阿荣旗创新实行流动党员“五四三鸢式”工作法,以流动党员为“鸢首”,以党组织管理为“鸢线”,以党员家庭为“鸢源”,从外出流动党员的服务、教育、培训、联系、帮扶等方面入手,建立五项机制、建立四项保障、实施三项工程,确保流动党员在“体外循环”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外出务工的“鸢群”大军他乡就业、返乡创业,为家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探索了一种行之有效的农村流动党员管理模式。通过工作法的有效实行,党组织的管理功能、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流动党员的辐射作用、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党组织同流动党员的交流渠道、传递渠道进一步畅通,收到了明显实效。音河乡流动党员孟宪国在外地跑市场多年,返乡后自己当起了经济人,投入20余万元建设了1100多平方米的收购场地和贮藏窖,把家乡特产白瓜籽销售到大连、威海等地。六合镇保国村流动党员杨玉亮返乡后成立六合镇丰源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在村里投资450万元,建设温室大棚26栋,引进国内先进蔬菜制冷保鲜工艺生产蔬菜,带动近20户农民共同致富。
代表党员履职建言。结合党代表任期制活动,在全旗党代表中深入开展“赋权履职建言”主题实践活动。在赋权方面,积极搭建党代表履职平台,制定了《党代表任期制实施办法》、《中国共产党阿荣旗代表大会代表提案、提议收集、整理、受理办法(试行)》等5个规范性文件,实行党代表区域化管理,制作下发代表证、特别信封、代表手册,对党代表的权利和职责进行了明确,确保党代表发挥好参政议政、桥梁纽带和模范带头作用。在履职方面,党代表通过专项考察、调研、征求意见、视察、提案、提议、座谈、质询、咨询、监督等多种途径和形式积极发挥作用。在建言方面,组织党代表围绕全旗党的建设、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等重大决策落实情况,全旗重点工作进展情况,落实旗党代表大会和旗委的决议、决策落实情况,以及基层党委工作开展情况、重点工程建设和党员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党代表集中调研月活动,共收集提议46件,调研报告27篇,为旗委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弱困党员扶志帮贫。为帮助贫困党员致富脱贫,充分发挥农民党员在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先锋模范和示范带动作用,从2007年开始,开展了“党员致富行动”,旗委组织部每年积极协调旗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解决资金100万元,建立了“党员致富行动”发展基金,采取党费贴息,银信部门减息等办法,用于帮助党员发展致富项目。在此基础上,开展“党费扶贫工程”,采取无息投放、定期收回、滚动发展的办法,投放到贫困党员中。两项活动开展以来,全旗已有400多名党员申请了创业致富基金,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六合镇德发村利用55万元“党员致富行动”项目资金和党费扶贫基金,大力发展奶牛业,为52户村民购买了59头奶牛,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在奶牛户的带动下,全村奶牛达到120余头,并争取到奶站建设项目,年助农增收60万元。(通讯员李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