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时政会议专题 > 2011年内蒙古两会专题 > 两会花絮 正文
巴彦淖尔市农牧场纷纷出台"十二五"规划
内蒙古新闻网  11-01-13 19:27 打印本页 【字体:    来源: 巴彦淖尔日报  
 

  乌兰布和农场

  过去的五年,乌兰布和农场党委一班人勤政务实、开拓创新,带领全场的干部职工知难而进、勇于攻坚。人均纯收入和国民生产总值均翻了一番。农场的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五年的辛勤努力,让乌兰布和人深知: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但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社会矛盾明显增多,职工收入增长缓慢,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

  乌兰布和人正在精心描绘着“十二五”的宏伟蓝图。

  今后的五年,农场的经济发展仍然要保持良好的势头。

  进一步加快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建好“五大基地”。

  ——以三分场五队为中心建立5000亩的蜜瓜生产基地。

  ——以北部分场为重点建立8000亩的制种玉米生产基地。

  ——推广番茄连片种植,依托泰顺、久发等大企业建立10000亩的番茄生产基地;利用八分场的城郊优势,建立500栋温室大棚蔬菜基地;以新建肉联厂为依托,建立3个养殖区,饲养15000只肉羊的舍施养殖基地。实现“五大基地”占总播面积的50%。

  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努力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以白条海子为核心,建立旅游产业集群,大力推进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下大力气引进对农场经济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大企业大项目3~5家,突破性增加生产总值,拓宽税源,扩大二产业从业人员的数量,力争实现农场经济总量的较大突破。

  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步伐。

  ——积极争取国家建设项目,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建设二干15公里的油路建设;完成10000亩的土地整理项目和2000亩的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建成500栋蔬菜温室大棚;建立3个舍施养殖区饲养15000只肉羊养殖基地;新建3个分场文化站。

  ——继续实施好禁牧政策,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保护好生态环境。争取项目,做好20000亩的生态建设。

  进一步提高职工收入水平,要切实加大力度,加快速度,使职工的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人均纯收入以每年9%的速度递增。

  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建设,每年用于改善民生投入不低于100万元。

  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动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改善职工群众的生活环境。每年投入80万元以上;加大文化建设投入,开展文化活动,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每年投入不低于10万元;建立扶危济困长效机制继续推行贫困大学生助学政策、贫困职工扶助政策及退休干部职工、死亡职工家属、重大疾病等的慰问。

  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方面的作用。

  通过五年的努力,实现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协调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社会主义新农垦建设稳步推进。力争到“十二五”末,把乌兰布和农场建成为农垦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排头兵。 (侯晓琴)

  新安农场

  根据农场的发展实际,新安农场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局两级“十二五”规划为依据,紧紧围绕垦局党委的工作思路,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真抓实干谋发展,强化民生促和谐,使新安农场的经济和社会事业上一个新的台阶。

  按照以上指导思想,新安农场“十二五”规划的工作思路是:围绕一个中心,完善两项制度,加强三项建设,实现四项突破,即——

  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农场的经济建设以发展农业的基础上,“十二五”期间要大力发展二、三产业,重点发展工商业,多渠道加快农场经济发展。

  完善财务管理和科室、分场考核制度。通过完善这两项制度,确保财务管理规范,运作安全;管理人员工作能力提高,素质加强。

  加强党建、机关转型和维稳三项建设。通过三项建设,促进农场和谐发展。

  实现四项突破。“十二五”期间,农场要在招商引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民间组织和民生工作方面要有新突破。“十二五”期间要争取每年引入一个项目,使工商业达到一定规模;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通过努力争取国家项目和农场筹资,彻底改善农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 (陈全忠)

  纳林套海农场

  近日,纳林套海农场出台了“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明确了“十二五”时期该场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

  “十二五”期间,农场生产总值保持15%以上增速,到“十二五”末力争达到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年递增8%以上,到“十二五”末达到7000万元;第二产业产值年递增15%以上,到“十二五”末达到6000万元;第三产业产值年递增20%以上,到“十二五”末达到7000万元;人均收入年递增15%,到“十二五”末达到15000元。

  加快推进一个转型:支柱产业由农业为主导型向第三产业(以旅游占核心地位)为主导型的转变;创建两个基地,即纳林湖旅游基地和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打造三大品牌,即纳林湖生态文化休闲旅游品牌、纳林无公害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品牌、纳林制种业三个品牌;主攻四个突破,即旅游项目建设、小城镇规划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有突破性进展。实现五个明显提高,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纳林湖旅游项目开发的步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二是普及肉羊育肥,突破特色禽类养殖,强化奶牛肉牛提质扩量,提高畜牧养殖效益;三是优化种植结构,提高纳林甜瓜、蔬菜等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品质和种植效益;四是立足环境和资源优势,采取生态种植模式,开发草地、荒漠,种草、种树,强化生态植被,提高生态观光影响力;五是引进农畜产品的加工项目,扩大农牧业增值空间,提高种养效率。

  打造纳林湖精品旅游业,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依托纳林湖旅游资源优势,创造性地推进纳林湖旅游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实现旅游业的快速和强势发展。

  ——精心打造集休闲中心、景观别墅、水上游乐、风情蒙古包为一体的纳林湖生态旅游精品品牌。使之与产业发展布局、产业发展重点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多渠道、多媒体,包装宣传纳林湖生态旅游,激活资源,以资源引项目,以项目做支撑,逐步使旅游产业成为农场经济增长的重点、产业化的龙头和农场的支柱产业。

  ——大力发展并深层次挖掘能配合旅游业发展的各种经济发展模式,壮大能持续增长的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拓展产业链。如:打造推广苹果梨、小沙果、李子、葡萄、杏、纳林甜瓜等系列绿色无公害有机品牌的自助采摘游乐园;发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及农家乐旅游接待等经济模式;引进发展柳编、草编、布艺、手织等巧手旅游纪念品产业。满足不同旅游人群的现实需求。力求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的良性互动和最大收益。

  以招商引资为主攻方向,大力引进高科技、高附加值、高税收的大项目,吸引各类经济实体参与到农场各项建设中,为农场经济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着力提高工业经济在农场经济发展中的比例。

  引进农牧林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不断提高资源转化增值率。开发延伸产品,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建立相对稳定的原料生产基地。采取“基地+农户”的合作方式,建立风险共担、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利益联接机制,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

  推进农、牧、林产业化进程,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努力构筑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精养育肥、生态林业三业良性互动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形成具有纳林特色和竞争优势的经济发展体系;要科学规划农牧业产业布局,通过资源资本化,着力盘活土地和人力资源,使农牧林向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方向推进。 (张有良)

[责任编辑 李中锋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