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涨”被网络评为年度汉字。无论是“蒜你狠”、“姜你军”,还是“糖高宗”、“豆你玩”,食品上涨的各类网络热词此起彼伏,彰显出国人面对物价表现出来的调侃与无奈。新年伊始,面对“涨”字当头,百姓有何期待?
由于国家和自治区抑制物价上涨措施的逐步落实,尤其是免收鲜活农产品通行费等政策的启动,流通环节成本降低,元旦前,鸡蛋、肉类和粮食的价格渐趋稳定。但是,随着春节的临近,刚刚稳定不久的菜价又出现反弹迹象。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1月份50个城市主要食品平均价格变动情况,蔬菜价格涨幅都在5%以上。而在菜价始终居高不下的呼和浩特市,新鲜蔬菜的涨幅已经超过10%。菜价,再次成为城市居民心中的隐忧。
由于自给率低、运输成本高等客观原因,呼和浩特的菜价一直不低,今年遭遇全国性的物价上涨就更是雪上加霜。菜价过高直接影响着百姓的一日三餐,尤其触动了弱势群体的敏感神经。梁守华委员说,高档菜再贵,富人照样吃得起,稳定菜价,需要研究的是穷人经济学,就是要想方设法让老百姓吃得起家常菜,使低收入群体不因菜价上涨而加剧生活困难。
梁守华委员认为,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政府的作用不能缺失。政府应积极组织蔬菜供应,通过实施政府补贴来平抑菜价,这样就在抓好“菜篮子”的同时又维护了农民及经营者的利益。他建议,市场管理部门可以加大直供菜供应量,通过开设直供店平抑菜价;政府还可以运用看得见的手,对大白菜、卷心菜、土豆、芹菜等大众消费最普遍的蔬菜实行最高限价,这样就能确保老百姓拎得动“菜篮子”。
郝艳涛代表则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物价更大程度上受供求关系决定。政府直接动用行政权力干预市场价格只是临时之举,在物价上涨时给穷人补贴,是通胀时期最直接最见效的保民生办法。自治区财政厅副厅长云宗元在参加政协委员讨论时补充,自去年11月以来,我区已经累计发放对困难群体和大专院校学生的临时补贴近4亿元,未来还将探索建立发放临时困难补贴的长效机制。
记者点评:想尽一切办法,力保一方百姓在通胀之下还能保持或提升生活质量,是各级地方政府的重大责任。对于首府而言,在通胀压力下,稳菜价是保民生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相信,呼和浩特市政府一定会重视代表委员的意见建议,加强蔬菜基地建设,在2011年及今后更长的时间,让老百姓吃上便宜菜、放心菜。 (首席记者乔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