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盟突泉县将后进村整顿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对2010年初排查出的19个相对后进村,成立由乡镇分管领导亲自带队的19支驻村指导组,因村制宜,对症下药,实行定日常管理、定工作职责、定工作任务、定转化标准的“四定”管理模式,立足“五抓五促”工作法,有效转化后进村,确保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整改转化一批、巩固提高一批。
以强化班子建设为支撑点,抓班子促发展
针对村级组织不健全、“两委”班子不团结、群众威信较差的7个后进村,以整顿班子为切入点,把“抓班子,带队伍,选好人”作为促进后进村转化的关键环节来抓,着力提升村党支部和党员干部战斗力。对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进行集中培训,使其彻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明确责任,增强带领群众发家致富的本领;对经培训仍不见起色的班子及时予以调整,力争达到群众满意。永安镇永安村原班子经调整后,克服了以往的“等、靠、要”思想和无所作为的状态,村两委发展思路清晰了,村班子的整体合力明显增强,现在永安村村民在新一届班子的带领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大力发展食用菌栽培、大棚蔬菜种植、养鸡、养牛等多种产业,各项工作呈现前所未的勃勃生机。
以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为保障点,抓机制促规范
针对村务不公开、管理不民主、议事不规范的4个后进村,各乡镇党委帮助建立和完善了村民代表大会制度、户代表制度、村民代表联系户代表制度、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和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全面推行村级事务民主决策“五步法”,有效规范了村务管理和决策程序。自后进村集中整顿工作开展以来,全县19个后进村累计公开村务、财务41期次,召开村民代表会议45次,进一步消除了群众疑虑,改善了干群关系。
以找准经济发展方向为出发点,抓产业促增收
针对发展思路不清、工作目标不明、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差的6个后进村,乡镇党委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宗旨,加大扶持力度,积极引导群众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在创业中创收。对有传统养殖习惯的村,引品种、搞服务,帮助发展畜牧养殖业;对水源充足、土地肥沃的村,提供技术、信息,帮助发展大棚种植和特色种植业;对有条件加工农副产品的村,积极引资金、跑项目,帮助建立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突泉镇北厢村在村部后院规划设施园区一处,建13座温室大棚;水泉镇合发村新建禽类养殖小区一处;太东乡东镇村新建鸡舍2栋,发展特色养殖30户,杜尔基镇幸福村新发展养殖户5户,新增脱水蔬菜种植200亩,这些产业项目的落实有力带动了当地群众致富奔小康,为后进村摘去帽子上台阶增加了后劲。
以化解矛盾纠纷为落脚点,抓稳定促和谐
针对上访现象严重、干群关系紧张、派系矛盾突出的2个后进村,乡镇党委有针对性地定期走访调查,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所想所盼,想方设法为群众排忧解难;组织干部、群众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不断提高干部、群众自身素质;驻村工作组通过不定期走家窜户,排查隐患,随时掌握动态,同时联合经营、土地、林业、综治等部门专项处理多年的欠账积案,还群众一个公道。九龙乡莲花村原来是出了名告状村,自后进村整顿开展以来,干群关系和谐,村民和睦,无越级上访和各类治安案件发生。
以改善办公条件所为着力点,抓场所促阵地
针对无办公活动场所、党组织活动开展难的9个后进村,积极争取到自治区第二轮村办公活动场所建设项目,大力加强后进村办公活动场所建设,使后进村党组织有地办事、有址议事。截止目前,9个后进村全部新建了办公活动场所,总建筑面积1646平方米,投入资金164.6万元,已正式投入使用。(陆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