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时政会议专题 > 内蒙古创先争优活动 > 理论评论 正文
用机制激励“创”和“争”
内蒙古新闻网  11-01-18 19:43 打印本页 【字体: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王 亮

  创先争优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和优秀是评出来、选出来的,更是创出来、争出来的。如果平时不去创、不去争,只等活动结束时才去评,创先争优就可能流于形式。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山东省文登市积极构建“创”和“争”的竞争机制,通过搭建工作平台、健全评价体系、创造保障条件,让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比学赶超中创先进、争优秀,有效推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搭建激励“创”和“争”的工作平台。在一个地区,由于各个单位或部门的基础条件、职能特点不同,促进相互竞争就要把它们放到同一个平台上一比高低。文登市将基层党组织分为镇、市直部门、企业和不同类别村,使基层党组织能在公平的起点上创先争优。比如,针对各镇在发展空间、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的实际,以南海新区开发为契机,依托13万亩国有存量建设用地搭建项目建设平台,按照“谁引进、谁受益”原则,引导各镇将引进的项目落户到南海新区。这样,在项目引进和建设上,各镇不必再受用地指标和基础设施的制约,工作平台都一样,孰优孰劣一目了然,促使各镇全面发力、较劲发展。再如,市直部门的工作性质各不相同,在业务上难以进行横向比较,但在服务群众方面的要求是一致的。因此,文登市积极开展包村联户和为民办实事活动,搭建服务群众的平台,促使各部门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在服务群众方面相互比较、展开竞争,让广大人民群众切实得到了实惠。

  健全激励“创”和“争”的评价体系。考核评价机制具有导向性和激励性。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创先进、争优秀的内在动力。因此,应将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目标绩效考核工作结合起来,使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活动开展之初有明确的目标、开展之中有充足的动力、结束之后有准确的评价。文登市积极探索建立激励竞争评价体系,改变过去一张榜排队的做法,实行分类别、小模块考核。比如,根据基础条件和区位特征,将镇街分成4个组考核;根据部门性质和担负的职责,将市直部门和驻文单位分成9个组考核;根据企业规模和效益情况,将企业分成3个组考核。这样,每个组的工作基础、目标任务基本相同,强势单位能够强强比拼,稍有松懈就会落后;弱势单位经过努力也能脱颖而出,增强了考核评价的可比性和公正性。在工作推进上,设置镇街和部门奋进榜、百名企业奋进榜、50村居奋进榜等,每月通报各单位工作情况,定期组织开展亮点观摩活动,让各单位时刻感受到竞争压力,不断增强工作主动性。在结果运用上,将考核情况作为创先争优、评价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体现出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导向激励作用。

  创造激励“创”和“争”的保障条件。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提供有力支持、创造良好环境,是促进竞争、推动创先争优活动扎实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工作保障既要注重公平,又要体现效率优先,让干好的有劲头,干不好的找不到借口。为此,文登市在经费保障方面,年初为全市20个产业招商办公室发放同等数额的工作经费,起步时条件相同;年终进行考评,谁的工作成效好、谁的贡献大就奖励谁。在人才保障方面,只要基层需要,就全力支持;哪个单位需要人才,就从全市范围选,本市找不到就帮着从市外选,努力把最合适的人才安排到最需要的岗位。在领导保障方面,建立重点项目协同推进机制,凡是列入全市重点调度的项目,均实行“一项重点工作、一位分管领导、一个牵头单位、一批协办单位”的工作机制,每半月调度一次,现场解决困难和问题,帮助改进思路和措施,保证重点工作有序推进。 (作者为中共山东省文登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 赵文萃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