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呼和浩特市的武建斌打来电话说:“近两年来,随着物价上涨,老百姓越来越觉得钱不够花了。尤其是一些中低收入家庭,过日子更得精打细算。此外,近年来,企业职工的平均收入一直在增长,但是普通职工工资增长速度往往在平均线以下……”
【背景】
十一五期间,我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5年的9137元增加到2010年的17698元,年均实际增长11.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989元增加到5521元,年均实际增长10%。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今年我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预期增长12%。
【解答】
人大代表付涌泉:乌兰察布市化德县是典型的以农牧业为主、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贫困地区。近年来,我们更加重视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民生,逐步摸索出一条“三农”高效脱贫的路子——“三三制”,即1/3人口进城从事服装等非农产业、1/3人口从事高效农牧业、1/3人口纳入农村社会保障。截至目前,全县已经有2万多人由农民变为工人,从事非农产业的移民平均年收入与从事农业生产比较普遍提高了4~6倍。为了解决群众的安居问题,由县委、政府出资建成移民楼。一套50多平方米的楼房,政府补贴3万元,农民只需要出2万元。其次,让有种植意愿的农民集中到条件较好的地区从事现代农牧业,是我们“三三制”分流的又一条途径,全县累计建成日光能温室580多座、塑料大棚500多座。建设肉羊标准化养殖示范村30个、奶牛牧场式养殖园区5处,农牧业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加强。此外,将丧失劳动能力的农村弱势群体,逐步纳入农村低保、五保等社会保障体系,是“三三制”的第三条途径。全县享受农村低保人数达到26725人,供养五保户690人,基本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按照整体规划,十二五期间,化德县将通过“三三制”解决当地所有人生存问题,实现衣食无忧。
政协委员郑世成:个人收入增长是广大群众的期盼。因为社会财富分配有多少体现在劳动环节,有多少到了老百姓口袋,直接影响社会对收入分配公平公正的感受。政府应该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不断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努力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在扩大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和统筹层次等方面迈出更大步伐。虽然目前全区牧区发展避灾型畜牧业取得了很大进展,抗灾能力加强了,但是牧民在饲料、柴油等方面的投入成本大大增加,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给予牧民补贴的实惠,所以建议政府加大避灾补贴力度。抓好政策补助性收入,主要是抓好惠农惠民政策的落实,把惠农惠民政策实实在在落实到位。另外,农牧业经营要向集约化经营转变,必须加大投入,这也是增收的根本保障,政府应积极引导工业反哺农业和牧业。要做好劳动力的转移输出,这是农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增加农牧民收入的同时,让农牧民见世面,提高素质,增强创收能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扩大增收渠道。提高农牧产品深加工能力,拉长产业链,提高农牧产品的附加值,实现就地转化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