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时政会议专题 > 2011年内蒙古两会专题 > 百姓看两会 正文
改革创新 打造民族文化强区
内蒙古新闻网  11-01-21 12:06 打印本页 【字体:    来源: 北方新报  
 

  【问题】

  呼和浩特市一家演出单位的一线演员马壬对本报记者说:“我们内蒙古要发展成为文化强区,意义重大。我最关心的是在文化产业改革发展中的市场前景、人员编制等关乎我们演员切身利益的问题。”

  【背景】

  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我区要推进民族文化强区建设。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创新。《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文化产业项目建设,规划建设一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园区,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业态,培育一大批大型文化企业,抓好内蒙古文化产业投资经营集团和演艺集团的组建。

  【解答】

  人大代表韩丽:文化的传承是经济结构转型的必然要求,更是经济发展的灵魂所在。以我们伊金霍洛旗为例,这里人文资源独特,忠诚的达尔扈特人祭祀圣主成吉思汗的圣灯700多年不灭,可以说成吉思汗文化是伊金霍洛旗文化的主脉。

  今后,我们不仅要让工业反哺农业,还要让工业反哺文化。以此提高群众的文化素养,提升地区文化品位。这几年,通过文化体制改革,我们积极引进人才,打破了以前死气沉沉的局面。其次,积极打造文化产业园区。特别是在国家5A级景区成吉思汗陵园、成吉思汗陵文化旅游区的带动下,相继开工建设的成吉思汗博物馆、蒙元陶瓷博物馆、蒙元影视基地、曲棍球比赛训练场地、赛马场、文化产业园区等一批极具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项目。民族文化产业的逐步成型,以及对当地人文历史优势的进一步挖掘,也极大地丰富了旅游项目的文化内涵,使得当地的旅游产业得以延伸。

  十二五期间,我们要让文化作品商业化、创作人员集群化、文化产业规模化。

  政协委员贾莉:近年来,我区的文化发展建设有了显著增强,城乡文化设施建设有了较大改善,基层文化网络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但是,我区文化发展还存在着许多突出问题。不少地方和部门不同程度存在重视经济建设,轻视文化建设;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总量偏少,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文化产业发展规模偏小,文化产业链不长,产业群没有很好地形成等问题。

  我提议,加大公共财政和社会力量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支持力度,着重抓好一批重点文化设施建设,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增强自治区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加快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培育壮大报业、出版、发行、广电传媒、演艺等五大文化企业集团。尽快完善文化市场体系,组建公开、透明、规范的文化产权交易市场;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建设文化人才高地。完善人才分配、评估和激励机制,营造拴心留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抓好各项人才政策的落实,妥善解决引进高级人才的住房、医疗保险、子女入学、家属就业等问题;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重点培养一批熟悉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业务并掌握有关国际规则的人才,以及文化经纪人、主持人、艺术家和会展策划等专门人才。加大市场运作力度,充分发挥自治区旅游资源的形象代言作用,将旅游景点作为宣传与提升自治区形象的窗口。加强区域间的合作,高度重视互联网的运用和管理。

[责任编辑 魏佩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