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通辽市代表团对自治区“十二五”规划(草案)进行了审议。自治区人大代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厅厅长王志诚认为,与“十一五”规划相比,“十二五”规划突出了文化建设内容,凸显了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推动全区文化发展繁荣的坚定信心。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成立最早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应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公共文化建设。
一是政府要加大投入,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目前各地县级“两馆”建设水平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场馆建设不达标。此外,文化场馆内容单一,导致乡村两级场馆建成后资源利用率低,也严重限制了场馆的自身发展。建议在加强场馆建设质量达标的同时,把“加强文化场馆内容建设”也一并写入“十二五”规划,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二是在国家的“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文化发展的两大战略目标,即“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建议将“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也写入我区的“十二五”规划中。特别要重视乌兰牧骑在推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加强这支队伍的舞台建设。
文化产业方面有三点建议,一是将规划中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4%提高至5%;二是要重视民营文化产业发展,进一步培育扶持民营文化企业;三是考虑到一些业余文化团体的生存状况,文化事业单位的转企改制不能一刀切。这些团体承担着繁荣民族文化的重任,转制后生存堪忧,为此,政府要实行适当的扶持和保护性政策。(内蒙古新闻网刘俊霞、安华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