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时政会议专题 > 2011年内蒙古两会专题 > 两会快讯 正文
【民生视线】发展低碳经济 提倡低碳生活
内蒙古新闻网  11-01-22 13:17 打印本页 【字体:    来源: 北方新报  
 

  【问题】

  鄂尔多斯市一家化工企业的老总赵玉柱对记者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关于‘两型社会’的建设,这是企业发展的风向标,我很关心其中的具体措施对我们企业今后的发展会有什么影响。当然,作为一名普通老百姓,我也很关心居住环境的改善问题。”

  【背景】

  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建设“两型社会”。要强化生态保护与建设,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其中,要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中心城镇饮用水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达到70%以上;全区70%主要城市空气质量好于二级标准的天数超过292天;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率提高到55%以上;培育100户国家级循环经济骨干企业。

  【解答】

  人大代表张利平:今年,自治区政府要加大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力度,推进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对于如何推进“两型社会”的发展,十二五期间,我们全社会都将面临新的任务和挑战。我认为,从产业上讲,首先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走结构型减排的路子,要上一些低排放、低污染的项目;抓重点项目建设,走重点工程减排的路子。例如:建设电厂脱硫设施、建设污水处理厂等;坚持科技创新,走技术性减排的路子;加强管理,走管理减排的路子;坚持资源综合利用,走循环经济减排的路子。要合理引导消费行为,实行低碳化消费模式;要加快环保收费改革,将排污费变成环保税。

  此外,针对内蒙古当前新的环境形势,我提交了关于修订《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的议案,大会议案审查委员会审议后已经决定交由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各有关工作委员会研究并提出办理意见,并被列为第6号议案。现在执行的《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是1991年制定的,共54条,虽然1997年、2002年修订过两次,可是已经赶不上新的发展形势。这次我提出的新条例共72条,内容涉及得十分全面,包括噪音污染、排污污染等,而且针对不同的环境污染有了不同的处罚标准。新条例更加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理念。

  政协委员张向阳:据我了解,全球已经探明的石油40年内耗尽,天然气60年内耗尽,煤炭l00年左右耗尽。近几年,气候变暖、地震、雪崩、洪涝等自然灾害频发,人类生存已经受到威胁,因此,必须立即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提倡低碳生活。

  目前,我们在节能减排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各级政府部门、企业不同程度存在重视不够的问题;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违法成本低,部分企业往河道、地下排放污水现象屡禁不止,向空气超标排放废气的行为至今未停;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不配套,节能、低碳、环保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仍需政府、金融机构和社会各界广泛支持;没有真正把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同政绩考核和干部提拔任用挂起钩来。

  我建议,要建立生态模式,发展低碳工业,发展低碳农业。节能减排也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要动员全社会力量节能减排,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责任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和每一位公民身上。在生活方式上戒除以高耗能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比如,每天少开半小时电视或不看时把其关掉,每台电视机每年可节电约20度,相应减排二氧化碳19.2千克。巴彦淖尔市共有60.1万台电视机,那么一年可节电1202度,减少排放二氧化碳1153.91千克。戒除以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为代价的面子消费、奢侈消费的嗜好。如日本私家车普及率达80%,但出行并不完全依赖私家车,私家车一般年行使3000~5000公里,而我们的私家车一般年行使1.5~2万公里。要全面加强以低碳饮食为主导的科学膳食平衡,低碳饮食可以控制人体血糖的剧烈变化,从而提高人体的抗氧化能力,抑制自由基的产生,达到强健体魄、预防疾病、减缓衰老等目的。

[责任编辑 李中锋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