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保证市民温暖过冬,2010年,呼和浩特市结合城市改造工程,供热部门拆并整合了18座分散锅炉,更新改造了69.4公里的既有老旧供热管网。文化宫路、贝尔路、车站西街等区域进行了二次网管改造工程,以往供暖老大难的小区住户,将度过一个合家团圆的温暖春节。
11年没供暖 今冬花草艳
87岁的任贵香老太太望着暖屋里的盆花,笑逐颜开。 本报记者 杨 敏 摄
“感谢政府,我现在就像生活在天堂里一样。”1月18日,家住呼和浩特市中房公司统建楼、今年已经87岁高龄的任贵香老人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将供暖以后的日子比作天堂,对于这个已经11年没有通过暖气的老旧楼房来说,并不算夸张(本版去年12月13日《停暖11年后终于盼来暖气86岁老人激动落泪》曾经报道)。
过去11年的寒冬里,就是这位老人,不得不每天爬5层楼,从自家的凉房里背煤。和任贵香老人一样,住在这里的60户居民过去每家每户都要靠自己烧炉子取暖。2010年12月份,响应自治区“十一五”规划切实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为百姓办实事的号召,在回民区政府以及街道办事处的帮助下,小区终于通暖。与房子一起被温暖的,还有居民曾经被寒透的心。
任贵香老人欣喜地向记者展示供暖后家中盛开的花。老人说:“从前,每到冬季就是花儿的死期。今年,我的花儿长得可鲜活啦!我活了这么大岁数,还能看到家里冬天盛开的花儿,真是幸福得像花儿一样。”
还有十几天就要过年了,住在六楼的李香雯感慨地说:“以前,陪伴我们一起过春节的是满楼道、满屋子的煤,因为怕把身上的新衣服弄脏,我们就提前在凉房里把煤块打碎,再背上来,就算这样,地上和屋内也满是煤灰。看着春节晚会,身上披着厚衣服、盖着棉被。今年春节,陪伴我们过节的将是没有结冰的玻璃、干净整洁的地面,还有暖融融的房子。”
说到这几天我区正在召开的“两会”,李阿姨说道:“我们发自内心地感谢政府,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不仅通了暖气,听说还要盖小花园、添置运动器材。衷心期盼接下来能够为我们这个老旧居民楼‘穿衣戴帽’,添置外墙保温材料,楼顶再加个顶,让我们这个冷了11年的老楼更加暖和!”(记者 杨 敏)
政协委员刘朝侠再提“暖”提案
首府的冬季供暖问题每年都备受关注。1月19日,记者获悉,在今年“两会”上,政协委员刘朝侠再次提出了建立健全供暖条例的提案,这已是他第三年带着有关供暖的提案上“两会”。
“近两年,政府对供暖问题越来越重视,去年更是加大了热源建设和管网更新改造力度。一些老旧小区进行的二次管网改造,以及对供热设施老化的锅炉房进行了应急接管、并入大网,这些措施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因为个别市民欠费而停止供热的情况比往年少了很多。”1月18日,政协委员刘朝侠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供暖是个系统工程,光靠供热企业是不够的,政府的组织协调应该起主导作用。
据他介绍,2010年,为解决因二次管网老旧造成的供热质量不达标问题,呼市完成了近70公里的供热管网改造。对一些污染严重、供热能力不足、确实无法继续经营的分散锅炉房,由所在区域的集中供热企业进行对接,将其并入集中供热管网。在9月召开的供热工作动员大会上,呼市更是下了硬指标:在供热监管方案中引入了评分机制,根据平时检查及居民投诉情况实行扣分制。供热期结束后,对供热单位进行排名,对供热质量严重不达标企业,取消供热经营许可证。
“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指出,要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百姓居住冷暖,堪称民生大事。”刘朝侠说,“现在首府供热的主要问题是供热不均衡及城市供热设施不科学。我认为,要将供热设施的建设列入城市发展规划中,下一步要实现科学供暖、计量供暖。”(记者 胡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