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时政会议专题 > 2011年内蒙古两会专题 > 两会快讯 正文
【两会热点·民生七盼】文化投入能否向农村牧区多倾斜?
内蒙古新闻网  11-01-23 10:58 打印本页 【字体:    来源: 内蒙古日报  
 

  由于文化事业经费投入相对不足,再加上基层文化人才匮乏等一系列制约因素,使农村牧区局部地区社会文化事业发展滞后,造成农牧民文化生活的贫乏。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农牧民对改善文化生活充满期待——

  “十一五”期间,国家对乡镇文化站建设加大了投入力度,国家共投入我区8400万元,涉及479个文化站项目,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牧区文化建设。可是,我区农村牧区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是仍不能完全满足农牧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设施和设备简陋、演出单位经费短缺、图书室和文化站无力购买新书和文化用品等问题,仍然制约着农村牧区文化事业的发展。

  武晓瑞委员认为,基层文化基础设施落后,难以覆盖广大的农村牧区。目前,我区许多旗县图书馆、文化馆还达不到国家标准的要求,仍有一大批场馆需要新建或改建。在一些苏木乡镇、嘎查村,电影院和小剧场也在逐渐消失。在一部分农村牧区,文化广场已成了晒谷场和堆物场。一些嘎查村的文化活动室、阅览室,由于功能不齐全,实用性和吸引力不足,有的已经成了杂物储藏室。这些问题说明,一方面要加强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要使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增强文化活动的吸引力,这是基层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武利平委员认为,这些年来,我区公共文化服务蓬勃发展,让老百姓切实享受到了文化发展的丰硕成果。在农村牧区,农家书屋、综合文化室越建越多,送戏下乡的内容和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但是,必须看到,城乡文化发展差距还很大,农村牧区的公共文化设施、公共文化产品、公共文化服务和群众性文化活动明显落后于城市。今后,为体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政府应引导公共文化设施、产品、人才等跨区域合理流动,向农村牧区倾斜,向偏远地区倾斜,为发展农村牧区文化事业创造条件。

  罗海棠代表认为,与经济发达地区和文化建设先进地区相比,我区在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上还存在许多不足,文化建设无法满足农牧民群众更高层次的文化需求。因此,要在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上加大对农村牧区文化建设的倾斜力度,加快推进苏木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推动文化服务向基层延伸。

  记者点评: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城乡居民的文化需求也在快速增长。要想让更多的农牧民同城里人一样享受文化发展成果,农村牧区文化建设还需要继续不断加强,这是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记者 咏 梅)

[责任编辑 赵文萃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