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时政会议专题 > 内蒙古创先争优活动 > 创先争优进行时 正文
“大寒”中的一把火——内蒙古大兴安岭得耳布尔林业局创先争优活动走笔
内蒙古新闻网  11-01-24 16:20 打印本页 【字体: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大寒:二十四节气之第二十四节气,表示天气严寒,最寒冷的时期到来。

  2010年1月20日,也就是大寒这一天,得耳布尔地区最低气温达到了零下38℃。

  吃过早饭出门时已过8点了,天白茫茫的,周围也是白茫茫的,看不出是烟是云,是阴是晴。当地人说,天冷气压低,烟升不上去,10点钟以后烟才会慢慢散去,天才能“透亮”。

  贮木场的职工不管啥天,我们到场区时他们已是一片忙碌。男职工须发皆白,像个雪人;女职工裹着围巾,呵气形成的霜几乎盖住了整张脸,连长得什么模样都看不清。贮木场党总支书记孙彦庆说,这两天车多,工人们都是挑灯“夜”战。天黑得早,也不分什么早晨晚上了。

  进了办公室,暖和多了。孙彦庆说,我们场创先争优活动与工作紧密结合,开展了党员示范岗活动,在党员之间开展“比学习、比干劲、比创新、比贡献”活动。还开展了“党员金点子”活动,党员提出合理化建议30多条,为企业创造效益20多万元。

  应我们的要求,孙彦庆请来了贮木场一队的党支部书记沙广生,一个高大的汉子。听说我们要了解“党员活动日”的情况,沙广生说,我们每个月都抽出一天时间组织党员进行活动。这个月是在5号,主要是清理大铁沿线的垃圾,党员和入党积极份子都参加了。上个月,我们到患病职工张君家收拾院子、劈烧材,回去后还组织全队职工为张君捐款1290元……

  说到党员示范带动作用,沙广生说,我们成立了党员包车组,无论是归楞还是装车,这个组都是做得最好的。另外,队里的几名党员,都是技术突出、业务过硬的主力干将,职工都佩服他们。

  走进林业局总务处,感觉办公楼里有些冷清。党总支书记肖炎伟告诉我们,主任等一干人都去锅炉房了,坐在办公室里不放心。肖炎伟说,全局的供暖都在我们这儿,一出事就关系到千家万户,谁也不敢有一丝疏忽。特别是到了大寒,最冷的天全在这一阵儿,全处的人压力都大,主任更是天天如履薄冰。

  “辛苦我一个,温暖千万家”的标语贴在锅炉房的墙上,工人人正忙着推煤。为了实现“温暖千万家”这句创先争优活动中提出的承诺,锅炉队从夏天就开始进行固定炉排梁、鼓风机等多项技术改造,为全局职工家属过上暖冬打下了坚实基础。锅炉队的队员们说得最多的是他们的队长戚振西。戚队长2008年被查出原先性肝癌,除去哈尔滨治疗外,一直坚守在岗位上。在2010年锅炉并网改造和管线连接工作中,戚振西几次因身体虚弱过度劳累差点晕倒在工地上,却仍带病坚持工作。他的精神深深打动着队里的每一位职工,职工们说,有队长这样的党员带头,苦点累点我们不怕,多大的困难我们都能战胜。

  大寒,天真短。下午3点40分,太阳就隐没在了山后面。而我们此时还在去万年青林场516小工队的路上。简易运材路难走,雪又大,越野车也只能缓慢地行驶。

  下午4点半,天已经黑透了,车窗外只能隐约看到大山的轮廓。感觉车猛地向左一拐,停住了,516工队到了。眼前红通通的,下车一看,原来院子里左右两侧整齐摆放着12只冰灯,蜡烛的火苗在冰灯内跳动。在罕无人迹的深山,在寒冷的冬“夜”,这跳跃的灯光让人感到了温暖和亲切,还有内心的感动。

  “‘给队友营造一个温暖舒适的家’,是我们工队联合党支部的承诺”,工队党支部书记范森在帐篷里边沏着茶边说。

  这里真像个家。两条地火龙分别从南北床铺下穿过,屋内无烟无灰,温暖如春;棚顶和墙壁是绷得紧紧的白地蓝花的塑料布,洁净而淡雅;地上铺着地板革,职工收工先在换衣间更衣,然后穿着拖鞋进入休息室;29英寸的电视嵌入墙中,能收看50多个频道;厨房与休息室隔开,炉子上八个砂锅炖得滋滋做响、香气扑鼻……

  “院里为什么点灯笼啊?”有人问。

  “逢年过节都点。今天是大寒,是最后一个节气,当节日过。”范森笑着答到。

  外面一阵喧闹,范森说,工人们收工了,咱们上菜开喝,庆“大寒”!

  “大寒”是值得庆贺。因为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之尾,也是冬季即将结束之季,隐隐中已可感受到大地回春的迹象。(内蒙古新闻网赵文萃 通讯员张俊涛 马森)

[责任编辑 赵文萃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