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时政会议专题 > 内蒙古创先争优活动 > 创先争优进行时 正文
三永村党支部勇当致富“领头雁”
内蒙古新闻网  11-02-10 09:52 打印本页 【字体:    来源: 内蒙古日报  
 

  “有党支部的引领,我们的日子变好了,钱袋子也鼓起来了!”在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宝昌镇三永村,说起党支部村民们赞不绝口。

  这几天,村民闫永正忙着接牛犊。去年,村党支部给他协调到国家财政奖补一事一议资金6000多元,自己只掏了2000元就盖起标准化牛棚,改善了养牛的设施条件。看着自家膘肥体壮的12头奶牛,闫永高兴地说,过完年,他家的牛还要“添丁”。

  太仆寺旗宝昌镇三永村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6亩,村民一直沿用传统的粗放型经营方式,一年下来,收入微薄。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党支部从强化服务功能入手,经过详细考察,把蔬菜种植和农区畜牧业作为两大主攻方向确定下来。鼓励村民学技术,并外聘农牧民专家和乡镇“土专家”到三永村办班授课。为做大三永村奶源基地,党支部为全村农户协调奶牛专项贷款20万元,用于发展奶牛业,村民们实现了能养三头带五头,脱离土地养奶牛的目标;通过积极争取国家财政奖补一事一议资金120多万元,共建青贮窖84个,建设牛棚120处;还协调资金170多万元建起3处机械化奶站。

  现在的三永村多种经营方式代替了单一种植模式,全村养牛户达到160户,占总户数的三分之二,奶牛养殖达500多头,年销售商品奶1500多吨,带动农民年人均增收1000多元。同时,鼓励村民打小井,建大棚,开发水浇地,建设高产饲料基地,蔬菜种植达600多亩。 (记者 江新辉 巴依斯古楞)

[责任编辑 赵文萃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