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一行走进内蒙古第三医院康复中心,看到是几位年轻的护士正搀扶着一位老人做康复训练,她们都面带笑容,一边费力的扶着老人,一边耐心的和老人聊着天。“这里没有病人,只有长辈和亲人!”在这里工作的每位医护人员用爱心和耐心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让他们带着疾病和痛苦而来,载着满意和欢笑而归。
创先争活活动开展以来,内蒙古第三医院康复中心结合实际工作明确“创一流业绩、创一流质量、创一流服务”的载体,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强化党建工作,激励党员发挥模范先锋作用,带动全体职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着力提升服务水平。在党支部的倡导下,康复中心每年都组织为住院患者献爱心活动,踊跃为患者捐款捐物。同时也为周边贫困家庭患者义务出诊、送药、免费接送患者住院检查。先后解救关锁贫困重症精神病患者4名,并给予减免或全免住院医疗费用及伙食费等,还为患者办理重型精神病监管项目,使患者康复痊愈出院后能得到免费随访,定期检查和免费提供药物,使患者病情复发的风险降到最低,从而减轻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和社会压力。内蒙古第三医院康复中心自建立以来,党支部党员没有发生过任何违法违纪问题,党员带头发挥模范作用,树立高尚医德医风,多次拒收患者家属的礼品,真正做到了廉洁自律,奉公守法。
在内蒙古第三医院康复中心的老年病房,护士们细心的照顾着住在这里老人的生活起居。有的老人不知道吃饭,护士要一勺一勺的喂。有的老人情绪不稳定时还会吐护士一身一脸,护士们也只是简单的清理一下继续喂饭。这里的医护人员照顾老人不怕脏不怕累,很多老人不知道大小便,有时刚给老人换洗完,老人又排便,护士又得重新清洗、更换衣服;还有一些老人不能自己排便,护士就把润肠剂挤进去,有的老人便块集在肛门排不出来,护士就用手抠协助排便;有时排在裤子里或床上,护士就把病人身上、床上的大便擦干净。到了晚上,护士们还要一个一个地给老年病人泡脚、洗脚、剪趾甲。长期卧床的老人皮肤燥、脱皮,医护人员不仅要定期给擦澡、按摩,还要给病人抹上润肤油;有的病人脚开裂了,护士就要为病人抹上凡士林,套上塑料袋慢慢的让皮肤润滑起来。老年科的护士们每天不仅要做好基础护理工作,还要组织病人活动进行康复训练。康复师每天协助老人进行认知训练、作业疗法等康复训练。还要根据病人的病情制订相应的康复计划,实施相应的康复措施,对不同的病人采取不同的按摩方法,对病人的康复状况进行总结记录。
巴音塔娜是老年病房的一名普通的年轻护士,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医护人员要做好工作就得从一点一滴做起,给病人喂饭就让他吃饱、吃好;给病人打针、穿刺就要一针就好;给病人擦屁股就要擦干净,保证他们的皮肤完好,给病人铺床,就要让他们感到舒适。”从事这些工作的护士平均年龄仅有25岁,他们没有感天动地的英雄事迹,也没有轰轰烈烈的故事,他们有的只是平凡而繁琐的日常工作,有的只是对老年患者的爱心、耐心、热心和责任心。
内蒙古第三医院康复中心“阳光家园”是由内蒙古第三医院与呼市残联合作建立的一个智障残疾人托养机构即呼市智障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目前已收治30名15——25岁之间的轻中度智障学员。在这里,康复师不但对智障残疾人进行缺陷补偿,在身心、智能、品格、修养方面也进行开发训练。培养智障残疾人生活自理能力,使其获得全面发展。在这里,根据学员兴趣爱好及智力发育程度开设了手工、陶艺、电脑、戏剧、舞蹈、音乐、绘画、软陶、图书阅览、台球、乒乓球等项目课程。专业老师一对一、手把手的的教学员们知识和技能。有些学员从不识字、不会写字到能够自己独立写日记,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从穿衣戴帽等基本生活能力都要依靠家长帮助完成到能够基本完成家务劳动、独自料理个人生活。从任性刁蛮的少爷、小公主培养成懂得尊重和关心他人的好孩子。进餐时,老师们会亲自给学员们盛饭并与他们一同进餐,观察他们的进食情况,为他们掖好被子,关好门窗,然后静静的在工作台前批改孩子们的作业、日记。
内蒙古第三医院康复中心每位医护人员都用自己的行动诠释升华白衣天使的职责,让患者享受优质的护理服务,在对住院病人开展满意度调查中,康复中心各科室的满意度均在95%以上。(内蒙古新闻网 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