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扎兰屯市召开常委会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坚持把“创”和“争”作为加强基层党建的常态化机制和经常性要求,扎实推进农业党建功能区建设。
以改革创新为先导,激发主体内生动力。实行“村级组织分类管理”工作法,并将分类结果与村干部年终报酬挂钩,大大调动了后进村“两委”干部的工作积极性。2010年,全市评出一类村18个、二类村56个、三类村52个,分别占村级组织总数的14.3%、44.4%、41.3%。此法在《人民日报内参》刊登后,受到了中组部部长李源潮的重要批示。借鉴达斡尔乡满都村的经验,建立“党员责任区”制度,将全市农村划为1064个责任区,确定3800多名责任党员协助村级党组织做好各项工作,有效激发了他们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实施“科技人才兴村”工程,从涉农单位和乡土人才中选派280名科技人才包村兴业,进行定点联系、对口指导,一帮三年,进一步提升了农民群众的创业致富能力和村级集体的自主造血水平。
以凝心聚力为重点,筑牢基层坚强堡垒。继续推广公推公选、公推直选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以及“一村一名大学生”人才培养计划等好的做法,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27个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与村(居)委会主任实现了“一肩挑”,“两委”交叉任职150人。出台《全面推进城镇区域化大党建工作格局的实施意见》,通过“5+1”共建等载体强化党建力量整合,实现社会资源共享。在两新领域重点抓好“党工共建”工作,新建党组织25个、工会组织33个,50%的党组织达到了市级规范化水平。
以提升素质为基础,发挥党员先锋作用。成立党员教育志愿者讲师团,赴基层分领域、分层次开展巡回宣讲,共培训党员8210人次;讲师团“配菜式”宣讲法还被中宣部列为全国第一批7个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示范单位。实施“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争取经费30万元实施培训12期,并成功举办了首期域外农村党组织书记、致富带头人创业实践培训班;与扎兰屯农牧学校联合对村干部开展中专学历教育,计划五年内将全市1200多名村干部和村级后备干部全面培训一遍。同时,建设了17个远程教育实践示范基地,开通“远程教育信息服务平台”适时向党组织书记、大学生村官、远程教育站点管理员发布最新信息,共在126个行政村确立了134个党员创业致富示范户,培养致富带头人278名。
以组织保障为支撑,调动干部工作热情。进一步落实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责任制,全面推进村(居)干部“一定三有”和社区党建“三有一化”进程。在有人管事方面,把村干部和社区干部最高年工资分别提到13000元、11000元;出台激励政策,解决了全国劳模、满都村党总支书记刘庭江,自治区劳模、繁荣村党支部书记郭淑洁两名同志的副科级工资待遇,将自行招录的35名大学生“村官”全部列入乡镇事业编制管理。在有钱办事方面,将村级组织划分为“大中小”三个类别,逐一落实运转经费,加大债务化解力度;社区办公经费由原来每年1200元提高到5000元标准,并鼓励社区兴办经济实体。在有场所议事方面,2010年投资400万元新建、改建81个村级活动场所,实现了全覆盖;结合房地产开发,配套建成7个标准化社区办公场所和两个2000平方米的精品社区。(通讯员李永强、王玲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