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克什克腾旗通过明确点评责任、规范点评内容、创新点评形式、健全点评机制四项措施,切实加强创先争优活动领导点评工作,从而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推动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
明确点评责任,“多方联诊”查“病因”。旗委明确规定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由分管、联系的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进行点评;旗直机关工委按照分工,对所属党组织及其主要负责人进行点评;组织关系在苏木乡镇的中小学校和医院,由苏木乡镇党委主要负责人进行点评,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派人参加;规模较大、党员人数较多的非公有制企业和专业性较强、行业特点明显的社会组织党组织,由苏木乡镇党委主要负责人进行点评,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党组织和旗工商联党组派人参加;各党(工)委班子成员、各系统创先争优活动领导(指导)小组成员对创先争优活动联系点基层党组织进行点评。按照职责分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通过召开民主生活会、专题座谈会、党员群众代表座谈会、上门走访、实地查看等方式实地了解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情况、公开承诺践诺情况等,对党组织和党员进行现场点评,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指出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整改意见建议。目前,全旗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共开展点评1100次,参加点评活动人数达100%;各基层党组织书记共开展点评1800余次,参加点评人数达100%。全旗点评领导共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3100多条。
规范点评内容,“因病制宜”开“处方”。在点评过程中,克什克腾旗针对党组织和党员的特点,加强分类指导,实行分层分类点评。对各级党组织点评做到“五个必点”,即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情况必点、学习实践活动整改情况必点、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完成情况必点、公开承诺履职践诺情况必点、加强组织建设情况必点;对党员点评做到“四个必点”,即参加创先争优活动情况必点、立足岗位创先争优情况必点、践行承诺情况必点、服务群众情况必点;对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重点从规范化建设、后进村整顿、落实村干部待遇、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选派选聘等方面着手点评;对旗直机关党组织重点从效能建设、作风建设、服务型机关建设等方面着手点评;对其他党组织重点从履职尽责、服务群众等方面着手点评;对农村牧区无职党员重点从致富创业、参加党组织活动、定岗定责落实情况等方面着手点评。切实增强了领导点评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创新点评形式,“对症下药”治“标本”。针对党组织和党员的实际,采取“四式点评”法,广泛开展“诊断治疗”,确保点评对象全覆盖,有效地推动了创先争优活动的健康前行。一是一线式点评。在全旗组织开展了“深入基层一线谈心谈话”活动,通过走村入户“群众提”、谈心谈话“当面问”、正反经验“对比找”的方法,与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面对面恳谈、“零距离”接触、“一对一”点评。全旗31名县处级领导干部、500余名党组织负责人,深入到联系点、重点项目工地进行现场,点评2000余次。二是集中式点评。全旗各级领导干部结合工作会议、专题调研座谈会、创先争优点评会等,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进行集中点评。目前,全旗共召开创先争优领导点评会400多场次,460名党员领导干部点评了541个基层党组织,12000多名党员。三是书面式点评。印发《党员创先争优活动领导点评表》,采取向点评领导报送党组织和党员书面总结材料的方式进行点评。全旗共向各级领导报送书面材料2000多份,开展书面领导点评1700余次,提出点评意见1100条,制定整改措施910条。四是友情式点评。针对驻外党支部和流动党员点评难的问题,克什克腾旗通过电话、短信、电子邮件以及QQ等多种形式及时了解参加活动情况,对驻外15个支部、400余名流动党员以及200余名离退休老党员开展点评,做到点评对象的全覆盖。
健全点评机制,“提高免疫”防“反弹”。克什克腾旗从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入手,把领导点评作为发现和解决问题、总结和推广经验的重要抓手,确保领导点评工作取得实效。一是建立台帐机制。旗委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办公室制定了《创先争优活动系列统计表》、《创先争优活动督查表》、《领导点评记录表》、《党员承诺表》等表册,包括工作任务、责任人、工作进度等内容,单位领导和上级党组织根据一览表情况及时点评,点评意见都记录在《点评记录表》上,由点评领导审核签字后报创先争优活动办存档。二是建立落实机制。对旗委政府领导提出的点评意见,由旗创先争优办负责整理汇总,向相关单位负责人及时反馈,并督促落实。各级党组织通过召开党员群众评议大会和座谈会等形式,对点评意见进行认真研究讨论,进一步明确整改责任,做到人员、时限、措施“三到位”。旗委政府主要领导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点评情况还以书面形式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了公开。三是建立奖惩机制。对工作成效明显,县处级领导点评时受到表扬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旗创先争优办作为典型在全旗予以推介,并纳入专项考核内容,在年度评先评优、待遇等方面予以倾斜。对整改不力,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员干部,实行“一对一”的帮带。(孙晓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