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以鼓励党员立足实际,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重点,广泛开展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使广大党员想出力有平台、想干事有机会、想管事有名份,调动了无职党员参与村务管理、志愿奉献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激发了农村党员队伍的内生动力,推动了全市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截至目前,全市9个旗县区共有11129名农村无职党员,约占无职党员总数的52.1%。
“有位”明职责。一是按需设岗,因事定责。紧紧围绕农民增收、综治安全、计划生育、村务公开等工作难点和群众所思、所想、所急、所需的地方设置“党员创先岗”,依据事项要求,明确岗位责任。二是因人择岗、合理量责。村支部根据党员的特点专长、能力素质、家庭状况等,因人而异、量力而行、适度定责,有针对性的择优配岗,合理权衡工作职责。三是因地制宜,创新形式。依据不同的村情,设必要岗,建民心岗,置服务岗,不断更新观念,丰富内涵,创新方式,改进方法,确保创先争优严标准、高效能。四是突出重点,彰显先进。岗位和职责的确定注重突出科技致富、民事调解、公共服务等重点,便于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得党员在要发展、保平安、促和谐中创先争优。五是统筹兼顾、齐头并进。把设岗定责与新农村建设、创先争优活动、村级民主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通盘考虑,共同开展,相互促进。
“有序”抓推进。一是调查摸底,宣传发动。摸清无职党员的年龄、特长等情况,综合分析并登记造册,收集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梳理出影响和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找准无职党员创先争优的着力点。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宣传设岗定责目的意义、目标要求和方法步骤,调动党员参与农村事务的积极性,激发队伍的内在动力,着力营造“党员光荣,光荣上岗,上岗争优”的浓厚氛围。二是设岗定责,自我申岗。根据摸底情况和岗位标准,合理设置思想政治、经济发展、村务监督、公共事务等4大类19个岗位,科学制定有利于党员争当优秀的岗位职责。村支部召开党员大会,通报岗位名称、职责及要求,由无职党员结合自身实际申报岗位,以一人一岗为主,也可一人多岗或一岗多人。三是支部议岗,公示明岗。村支部根据申领岗位情况,结合无职党员特点,采取就近便利、量力而行、择优配岗的办法,确定上岗党员人选。通过张榜公示、上岗党员标牌等形式,将党员认岗定岗情况和岗位职责要求向全体村民公示,接受监督并报上级组织部门备案。四是培养指导,督查考评。采取以会代训、专题培训、实地指导等方式,着重加强党性修养,提高履职能力和工作水平,引导其在岗位上创先进、争优秀。各党支部建立上岗党员履行职责活动情况登记簿,详细记录每个上岗党员的工作情况,对党员在岗创先争优情况进行跟踪考评、督查了解、现场指导,对存在问题制订出改进措施,使设岗定责活动“落地生根”。采取召开工作述职会、村民代表会、民主测评会等形式,由群众来决定基层组织先不先进、上岗党员优不优秀,每半年进行一次考评,优秀者给予表彰和一定物质奖励。对农村无职党员上岗履行职责、考核等情况通过村务公开栏、黑板报或召开会议等多种形式向党员和群众进行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增强党员责任意识。
“保障”促落实。一是组织保障。旗县区委组织部和各乡镇党委负责具体指导,村党支部组织实施,并抽调农村党建指导员具体负责指导各村开展设岗定责工作。同时,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二是督查保障。各乡镇党委抽调3-5名政治素质好、农村工作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的党员干部组成工作督导组,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各村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并及时通报督查结果。对存在问题责令限期整改,不达标单位取消年终党建评优资格。通过不断加大对设岗定责工作的指导和督促检查力度,督导党员对照先进找差距,激发党员“比、学、赶、超”的内在动力,形成人人学先进、比先进的良好氛围,在理论和实践上把活动引向深入。四是激励保障。鼓励思想觉悟高、致富能力强的党员担任重要岗位,履行重要任务,并把表现突出的青年党员列入村级后备干部人选。在农村科技培训、小额贷款扶持等方面给予照顾,优先在上岗党员中扶持和发展重点专业户、科技示范户,使党员在履职中带头致富、争当优秀。大力宣传报道有突出贡献的先进典型,使在电视上有影、电台上有声、报纸上有文,并协调党员在履职中遇到的困难,对无法上岗的无职党员继续关心和培养,引导其在生产生活中继续创先争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