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荣旗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将“人民群众得实惠”置于冠首,扎实推进“有一个稳定的工作、有一份较高的收入、一套舒适的住房、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有一个良好的素质、有一个愉悦的心情”的“六个一”幸福指数工程,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努力扩大就业维度促群众“有一个稳定的工作”
深入贯彻落实促进就业各项政策措施,扩大就业总量,提高就业质量。一是继续拓宽就业渠道,努力增加就业岗位。不断探索困难群体帮扶办法,建立援助长效机制,全面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发放就业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1479万元,重点扶持下岗失业人员、城乡初始创业者、高校毕业生就业,全旗实现城镇新增就业848人,完成责任目标800人的106%;全旗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4.14%。二是强化就业培训,提高培训质量。围绕市场需求,注重培训实效,积极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委托培训和创业培训,全年共举办创业培训班7期,培训人员173人。三是扩大劳务输出领域,推进统筹城乡就业工程。积极组织外出考察域外企业,调查了解企业人才需求及用工需求,与域外大、中企业建立有效的动态联系机制,为企业和城乡劳动者搭建供求桥梁。全旗农民工转移就业2.53万人,完成年度任务2.4万人的105.4%。
建立增收长效机制促群众“有一份较高的收入”
坚持以改善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为重点,积极拓宽城乡居民增收渠道,扩大消费需求,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一是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在连续三年职工工资较高水平增长的基础上,再次提高了全旗干部职工工资水平,平均每人每月增加津贴补贴200元,并将村级干部工资纳入财政,以一卡通的形式全部发放到位。2010年,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5950元,同比增长17.13%。二是进一步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力实施“农牧富旗”战略,旗委、旗政府组织考察团先后赴四川、江西、山东、深圳等地学习考察发展现代农业、统筹城乡发展等方面的先进做法,研究出台了《2010年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实施方案》等7个涉农工作方案,在呼伦贝尔市率先开展了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农村土地流转、发展十大富民产业(乳、肉、米、豆、薯、鹅、蚕、瓜、种、树)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10年,全旗粮食总产量达28.2亿斤,连续五次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牧业年度牲畜存栏361万头只,同比增长46.4%,总量位居全市第一,其中奶牛存栏9.51万头;放养柞蚕3800把,饲养大鹅282万羽。预计全旗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6800元,同比增长15.06%。三是继续完善城乡低保、医疗救助、大学生救助、五保供养等制度,建立救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稳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全旗城镇低保标准每人每月提高30元,最低生活保障线达到每人每月230元;农村低保补助标准每人每月提高15元,最低生活保障线达到每人每年1400元,共发放城乡低保资金3522.57万元。通过争取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旗财政投入资金、动员各界募捐等形式共捐助困难家庭大学生1065名。投资300万元,自行启动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共完成参保登记审核3.09万人,收缴保险费608万元,2010年10月被正式列为国家试点。全面落实各项五保供养优惠政策,集中供养标准每人每年2753元,分散供养标准每人每年1961元。投资近700万元,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了总面积4688平方米的阿荣旗中心敬老院,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环境优美,集住宿、健身、娱乐、医疗于一体,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的目标。
给力城乡宜居水平助群众“有一套舒适的住房”
以全面打造宜居城镇为目标,从提高人均居住面积、提高住房质量、增加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面积、加大危房改造力度等方面入手,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一是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严格执行《阿荣旗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阿荣旗城镇廉租住房保障实施细则》和《那吉镇城镇廉租住房补贴方案》等文件,今年投资2143万元新建廉租住房288套、14286平方米,共发放租赁补贴159.36万元,投资4800万元新建经济适用住房460套、32000平方米。二是加大房地产开发力度。实施熙和国际、锦绣家园、吉祥家园、时代广场等房地产开发项目44项,建筑面积110.4万平方米,全旗城镇居民人均建筑面积预计达到28.87平方米。三是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大力实施农村茅草房、土坯房等危旧房屋改造工程,投入1800万元补贴资金,改造农村危房1338户,农村人均住房面积预计达到25.92平方米,砖木结构住房比重预计达到68.04%。
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助群众“有一个良好的环境”
坚持以建设生态旗为目标,从保护、治理、建设三方面入手,努力改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一是强化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将生态建设作为全旗长期战略任务来抓,重点以“五荒”资源治理开发为突破口,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区保护和矿山生态恢复与治理工作。共拍卖“五荒”资源50万亩,全年完成退耕还林还草10万亩。二是加强节能减排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2亿元实施了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建设项目。2010年,全旗单位GDP综合能源消耗降低率预计为5.03%。三是全力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2010年共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2处,新建水源井16眼,管道221公里,房屋698平方米,解决了1.71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四是切实改善交通环境。投资5837万元,按国家一级客运站标准实施了总面积4.2万平方米的阿荣旗客运站建设项目,现已投入使用。积极推进阿扎铁路、绥满高速公路阿博段建设和111国道升级改造工作,全力配合阿莫铁路建设工作。在全面完成通乡公路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推进通村公路建设,投资6650万元建设通村公路14个,建设里程118.142公里,全旗三级以上公路里程累积达到663.4公里。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让群众“有一个良好的素质”
坚持以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继续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事业,全面提高全民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道德素质,推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一是优先发展教育。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投入1.44亿元新建校舍27栋、6.4万平方米,加固改造校舍17栋、5.8万平方米。高标准实施了河西幼儿园和少年宫项目建设,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及配套设施装备达到全市一流水平。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全部实现“两基”达标,幼儿教育得到大力普及,2010年高考本科上线率达到75%,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81.52%,特殊教育达到全旗残疾儿童、少年100%入学目标。2010年,岭东特殊教育学校代表自治区参加了亚太地区特奥运动会,为自治区摘得首枚金牌,取得2金、3银、2铜的优异成绩。二是加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在全市率先组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所,基本完成旗、乡、村三级卫生网络布局调整、资源整合及配套建设任务。投资3000万元的人民医院门诊病房综合楼建成投入使用,完成了30所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全旗乡镇卫生院达到17个,村卫生室达到288个,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到17.09万人,参合率为95.9%;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65933人。人民群众就医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全面启动实施了城乡居民健康档案数据库建设工作,截至2010年末,全旗城镇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41.09%,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77.66%。在全市率先启动实施为新农合参合农民免费健康体检工作,体检率达25.25%。三是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健康城”建设目标,投资2500万元,高标准建成万人体育场项目,并成功举办了全旗第十二届田径运动会。充分发挥全旗各种体育场馆的功能,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提高身体素质。不断提高全旗广场、小区的体育设施配套率,目前全旗健身路径累计达到15套。四是重点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以抗联英雄园、抗联纪念馆、王杰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载体,广泛组织开展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学习活动,着力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弘扬传统民族文化,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全面构建和谐社会让群众“有一个愉悦的心情”
以群众拥有“一个愉悦的心情”为目标,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完善服务功能,进一步提高了社会建设和管理水平。一是积极推进“平安阿荣”创建活动。在那吉镇建设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和管理平台,人民群众安全感进一步提高。二是结合“人民调解专项攻坚活动”和“矛盾纠纷化解活动”,创造性地开展大调解工作,实行“三调联动”、“八调对接”工作模式,加强重点职能部门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全年共收案5620件,成功化解5480件,调解成功率97.5%。2010年9月,成功承办了全市大调解工作现场会。三是认真办理控告申诉案件和民事、行政申诉案,全面开展党政主要领导大接访活动,集中解决了一大批信访案件,有效减少重复访、集体访和越级访,努力减少“民转刑”案件的发生,全旗信访总量为1897件(次),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6.6%;全旗刑事案件犯罪率控制在2.19人/万人。四是加大安全投入,加强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抓好高危行业的安全生产,有效遏制爆炸、火灾等各类重特大事故发生。单位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在0.12人。五是积极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成功举办了第六届“大地欢歌”文化艺术节,以革命老区为主题,开展了“阿荣之夏”广场大舞台演出活动、“文明阿荣、活力阿荣”全民健身系列活动、“科普之春”科技知识宣传教育活动、红色文化系列活动、乡村文艺演出活动、革命题材电影展播活动等,极大地丰富了群众业余生活,大幅提升了广大城乡居民心情愉悦指数。(通讯员闫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