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先争优活动中,阿荣旗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实现强村富民、构建和谐农村”这一目标,阿荣旗委立足实际,创新体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夯实发展基础。
一是调优结构,加快发展现代农业。针对我旗产业结构单一,生产落后,农业发展缓慢的实际情况,旗委提出农业富旗的战略构想,加大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全年播种玉米210万亩、大豆150万亩,初步形成玉米、大豆为主,马铃薯、白瓜籽为辅的种植结构,预计全年生产粮食35亿斤。围绕乳、肉、米等十大富民产业,建设现代农业示范点110个,树立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培育旗鲁食品、北国明珠等农产品加工企业20余家,其中市级及以上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家。抓实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推进农业标准化、机械化生产,加快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应用,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服务水平,目前全旗共有专业合作社410个,其中规范社43个。
二是加大投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为改善我旗农村落后面貌,旗委近年来加大对农村投入力度,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新农村进程。建立“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推进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不断完善农村交通网络,提前一年启动十二五规划,实施村村通水泥路工程,共投资6650万元修筑通村水泥路14条118.43公里;累计投资285万元兴建农村客运站9个,改善农民群众出行条件。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全年完成投资3093万元,加固病险水库4座。农村电网改造步伐不断加快,实现城乡电力同网同价。投资2.39亿元,重点打造20个新农村样板村,加快全旗新农村建设步伐。
三是拓宽渠道,努力增加农民收入。阿荣旗委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着眼于当前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出台农转非、小额贷款等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不断提高生产性收入占农民收入的比重。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鼓励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规模经营,增加农民的土地收益和财产性收入。开展“订单式”和“定向型”技能培训,共举办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30期,培训1542人次。培育劳务品牌,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化、组织化,建立旗外转移基地38家,成功转移劳动力2.4万人,实现收入2.5亿元。全年投入扶贫资金735万元,实施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30000余农民群众直接受益。2010年全旗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突破7200元。(通讯员尚俊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