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时政会议专题 > 内蒙古创先争优活动 > 基层党组织典型 正文
苗迎春:用镜头记录抗雪救灾
内蒙古新闻网  11-03-02 14:48 打印本页 【字体:    来源: 内蒙古日报  
 

  2010年11月,锡林郭勒盟乌拉盖管理区、东乌珠穆沁旗等旗县遭遇40年来罕见的雪灾侵袭,导致苏木乡镇主干道全部瘫痪,饲草料极度短缺,农牧民的生产生活陷入困境。奔赴灾区抗雪救灾的队员换了一批又一批,而一个手拿话筒、肩扛摄像机的身影却坚守一线达60多天,他就是内蒙古电视台中部记者站站长苗迎春。

  雪灾发生后,12月1日晚22时许,负责锡盟、乌兰察布市等4地区报道的苗迎春,行程700多公里在第一时间赶到东乌珠穆沁旗,直奔受灾苏木,通过电话连线等方式播发灾区情况。当他听说乌拉盖管理区两个移动通讯基站出现故障,造成137户牧民失去联系的消息后,马不停蹄地赶往事发地。连续16个小时的奔波中,苗迎春只吃了一顿饭,休息了不到20分钟。

  12月4日,通往乌拉盖受损基站的道路打通后,当地政府调用边防部队一辆军用吉普,送苗迎春和维修人员一同上山。就在即将到达山顶的时候,由于坡陡、雪大,车辆开始侧向下滑,如果刹车很容易发生侧翻,掉入前方20米处的深沟,所有人都吓得说不出话来了,危急时刻,苗迎春对司机说:“转弯轰油!向坡上冲!”司机猛地打转方向盘,冲向山顶。短短的几秒钟让大家面临了一次生死考验。司机不敢再开车往上走了,苗迎春冒着刺骨的白毛风,深一脚浅一脚地跟随抢修人员徒步爬上山顶。零下42度的严寒中,苗迎春拍摄了两个多小时才返回山下。在返程的路上,车辆陷在近一米深的积雪中,此时,车外能见度不足一米。暴风雪越来越大,车辆汽油越来越少,车里的温度越来越低。苗迎春再次拿起摄像机,对准仍在深雪里作业的铲车。为了更真实地再现场景,苗迎春艰难地变换角度拍摄,短短两分钟的画面,他足足拍摄了30多分钟。待他摸索着回到车里时,他的脸已经冻伤,僵硬的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脚和鞋冻在一起变成了冰坨子。而这次冰天雪地中的被困经历上了《内蒙古新闻联播》,“救援队伍被困暴风雪中”感动了同仁和观众。

  锡盟地广人稀,嘎查间的平均距离大约有200多公里,从了解情况、拍摄画面到后期编辑、网络回传,一条新闻顺利制作也需要6个多小时。而在断路、断电等艰苦条件下,苗迎春经常是凌晨出发赶往苏木嘎查点采访拍摄,下午返回驻地编辑传输,饿了啃面包,渴了喝矿泉水,累了就在车上打个盹。《3小时风雪救援》、《东乌珠穆沁旗营救被困学生》、《抗雪救灾消防官兵显真情》等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新闻报道每天及时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而他因为体力严重透支昏倒在编辑机旁。

  凭着坚强的意志力和高度的责任心,两个月间,他行程近3万公里,走进33个受灾严重的嘎查、村,采编播发新闻近60条,其中7条在中央电视台播发。苗迎春说,选择了新闻采编,就选择了在路上,日夜兼程,无怨无悔。

[责任编辑 赵文萃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