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8%、物价涨幅4%、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财政赤字9000亿元、广义货币增长16%……
5日开幕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些关键数据引起了代表委员的关注和热议。透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国的发展走势: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将继续得到保持,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将更受重视,中国经济走势不会出现大的起落。
8%:上行压力大于下行,发展理念更趋冷静
又是一个8%!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个熟悉的数字引来更多关注。
从2005年到现在,中国已连续7年把GDP的预期增长目标定为8%。而事实上,这些年中国每年实际增速都超出预期目标,其中最高的2007年达到11.4%,受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的2008年也达到了9%。
“‘十二五’开局之年的8%传递的重要讯息是,一个平稳较快的增长速度是中国发展所必须的。对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而言,没有一定的速度绝对不行,而过快的速度又会导致发展不可持续。”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郑州市市长赵建才说。
“应该说,今年经济上行压力大于下行压力。不出意外的话,实际增速仍会达到9%至10%。”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说。
“‘十二五’开局之年的整个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从各地的情况看,很多新上马项目正在加快推进,保障房等民生投资力度加大,内需市场进一步启动,从这些情况判断,8%是一个相对保守的估计,其中透出的是一种更趋冷静的发展理念。”全国人大代表刘卫星说。
一些代表委员认为,8%的目标主要还是要为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预留更多空间。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经济学院教授郭松海认为,“十一五”期间,我们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预期目标,但在结构调整方面,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进展还需进一步加快。只有速度更稳一些,我们才有条件以更多精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和内生动力才可以切实得到增强。”
“其实,今年的8%也包含了对一系列风险因素的估计。”全国人大代表、新飞集团董事长李根说。他认为,我们在对2011年经济形势保持总体乐观的同时,也要防范来自国际市场的各种风险冲击,比如,发达国家居高不下的失业率、脆弱的金融系统、难以平息的主权债务压力等,都会对我们的发展产生压力,对此,我们不能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