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六合镇党委以“人民群众得实惠”为落脚点,坚持党委统筹、支部引领、党员示范,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把活动过程变成富民强镇、为民造福的过程。
统筹规划,乡镇党委成为村党支部的“主心骨”
六合镇党委结合构建“生态型、发展型、富裕型、和谐型”乡镇的目标,制定切合本镇实际的“发展富民产业”实施方案,对全镇30个行政村“富民产业”的总体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做到有计划、有措施、分阶段的进行。2010年,重点抓好肉鸡养殖、育肥牛养殖、生猪养殖、土地流转、马铃薯种植、农村劳动力转移6个项目。截至目前,共完成各类示范带及富民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建设投资914万元,扶持专业化养殖小区11个,规范流转土地16万亩,转移农村劳动力1.5万人。实现全镇畜牧存栏53.21万头只,粮食产量3.7亿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350元。
搭桥引路,村党支部成为共产党员的“导航仪”
在镇党委的统筹安排下,全镇30个行政村的党支部以发展村级经济为目标,大力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党支部+协会+农户”的经济发展模式,充分发挥了村党支部的示范引领作用。目前,全镇由村两委领办、协办的合作社及协会有40家,注册资本达1900万元,吸收党员532名、社员1080人,带动农户3500户。东山屯村福海种植和农机合作社,共吸收会员102户、党员46名,购置10台大型农机具,集中流转经营土地1238亩,为农民秋翻整地8万亩;育合村党支部创办的育合稻米经销协会,现有会员208人、党员35名,固定资产70万元,实现15000亩水稻统一耕种、统一加工、统一经销,产品已通过国家工商总局注册“金伦河”稻米商标。
典型带动,共产党员成为群众致富的“领头雁”
六合镇党委以3名旗级创业先导团成员为基础,吸收党组织负责人、党员致富能手、大学生村官等45人,组建了覆盖六合镇30个行政村的农民创业先导团,在发展特色养殖、特色种植等方面为农民提供服务。永乐村党支部书记陈辉投资260万元建设乌吉木种鹅养殖基地,现已完成办公室、孵化室、仓库等2000平方米基础设施建设,引进种鹅4000羽;长安村流动党员孙世杰返乡后,引导30名群众组建世杰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年养殖肉鸡30万只,创收近160万元,并带动周边村屯参与肉鸡养殖;永胜村大学生村官、共产党员张苹自主创业成立马铃薯种植合作社,带动20户农民,种植土地300亩,年纯收入达30万余元。(通讯员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