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时政会议专题 > 2011年全国两会 > 两会热点 正文
“帖证”成反腐“铁证”
内蒙古新闻网  11-03-11 16:56 打印本页 【字体:    来源: 新华网  
 
  筑渠束流:网络监督谋求制度出口

  【网事回顾】目前,官方网络监督渠道逐步建立。2005年12月28日,中纪委监察部首次公布了中纪委信访室、监察部举报中心的网址。截至2010年12月,全国31个省级纪检监察机关全部开通举报网站。

  【法治注脚】2010年12月发布的《中国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白皮书中提出要“切实加强反腐倡廉舆情网络信息收集、研判和处置工作,完善举报网站法规制度建设,健全举报网站受理机制及线索运用和反馈制度,为公民利用网络形式监督权利提供便捷畅通的渠道。”

  【网言网语】网友“白菜甜芯”说,很多地方政府都非常重视网络舆情,一些地方还专门设置了舆情监督部门,搜集网民对地方的批评和建议,用于指导地方建设发展。这是“网络监督”产生的积极作用之一。

  网友“巴蜀爱国”说,虽然网络监督有时因“人肉搜索”可能侵害隐私而引发人们的质疑,但是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政府应该及时出台规范科学利用网络舆情,让网络更好地成为人民群众履行监督权的渠道。

  【代表委员观点】全国人大代表、江苏常州市市长王伟说,官方建立网络监督渠道,是对大量的、无序的、鱼龙混杂的网络“信息流”进行疏导的探索。探索官方网络监督渠道如何更好地发挥效力,成为群众信任依赖的监督渠道,应该是下一步的主要工作。

  全国政协委员柯锦华说,建立官方网络监督渠道是网络监督常态化、制度化的突破,这是一个大进步。如果能打造一个更加高效、安全的官方网络监督平台,那将非常有利于网络监督的规范利用。(记者黄艳、郭奔胜、周劼人、万一)

[责任编辑 王雅静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