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持续上涨的菜价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城市不断扩张,蔬菜基地被挤占,市民的菜篮子如何装满?拥有得天独厚蔬菜种植条件和自然绿色无污染品牌效应的内蒙古,如何在这样的困境中寻找机遇?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我区代表建议,打造京津环渤海地区的蔬菜基地,既是自治区蔬菜供求的需要,也是平抑北方菜价过高的有效之举。
规划与目标
自治区规划,到2015年,全区蔬菜总面积要突破300万亩,设施蔬菜总产量要达到844万吨,除实现蔬菜基本自给外,60%可调往周围大中城市。“十二五”期间,自治区要打造四大优势规模蔬菜基地,即依托满洲里口岸,以俄罗斯远东市场为目标的东部设施蔬菜外向型基地;以京、津、唐及江、浙、山东市场为目标,兼顾向北通过二连浩特口岸以蒙古市场为目标的中东部环京津设施蔬菜基地;以满足呼、包、鄂及乌海市城市市场为目标的中西部环城设施蔬菜基地;依托甘其毛道和策克口岸,以中亚及东欧市场为目标,兼顾向南以银川市、兰州市为目标的西部出口设施蔬菜基地。
基础与条件
我区设施蔬菜从2004年开始快速起步,2005年到2008年间,以每年平均10万亩的速度递增,2009年和2010年,以每年平均30万亩的速度递增。去年,全区蔬菜播种面积395.4万亩,总产量1351万吨,区外调入量266万吨,总计1617万吨,蔬菜自给率51%。
郭健代表说,我区的设施蔬菜主要分布在西辽河流域、燕山丘陵区、大青山与燕山结合部、土默川平原、河套平原东部,占全区总面积的90%。设施蔬菜吸纳农村劳动力57.7万人,带动了建筑、农资、加工、运输等多个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繁荣,种植蔬菜已经成为部分地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优势与潜力
我区光照充足,空气相对湿度低,这样的气候条件下种植的设施蔬菜品质好、无污染、病虫害少。此外,我区设施蔬菜集中上市时间与京、津、沿海及南方广大地区果类菜生产季节具有较强的互补性,这是我区发展蔬菜产业的优势。
郭健代表说,我区地域辽阔,总耕地面积1.07亿亩,人均土地面积为0.05平方公里,相当于全国人均土地的6.3倍;人均耕地4.6亩,相当于全国人均耕地的3.2倍,适宜发展设施蔬菜的坡地和荒地较多,后续发展的空间较大。
李万忠代表认为,我区水源、土壤、空气符合国家绿色标准,具有独特的生产无公害、绿色设施蔬菜的条件。我区也是传统的农牧业大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品牌在全国知名度很高。我区发展设施蔬菜最大的优势是区位独特。蒙古国、俄罗斯远东地区每年蔬菜、瓜果缺口超过180万吨,而我区有18个口岸与俄蒙通商,成为俄蒙蔬菜进口的最佳选择;我区与8省区毗邻,与京、津、唐、沈、长、哈等大城市距离在
500公里范围内,作为环京津大中城市蔬菜供应基地和出口创汇基地的地位同样非常明显。
问题与障碍
王秀芝代表说,当前,我区蔬菜季节性、区域性和品种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设施蔬菜发展并不平衡。赤峰规模较大,已经达到了60万亩,其他盟市规模相对小、在种植业中的比重低,蔬菜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科技创新能力较弱。
郭健代表说,因为我区设施蔬菜产业起步较晚,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机械装备和生产条件并不配套,特别是大批新从事设施蔬菜生产的农民缺乏技术和经验,技术措施不到位,使设施蔬菜未能充分发挥效益,这些都成为我区设施蔬菜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此外,我区缺少类似山东寿光那样大型的蔬菜市场,与之配套的蔬菜储存的恒温库等设施相对比较弱,蔬菜的长期保存和运输相对不足,物流成本较高,也制约了我区蔬菜的大规模发展。
“十二五”期间,随着我区交通等基础设施的逐步改善,物流业的快速发展,设施蔬菜产业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对策与建议
代表们认为,设施绿色蔬菜属于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产业,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为了促进我区设施蔬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我区代表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建议:希望国家对我区建设温室大棚给予补贴,即在重点发展区域内,对符合国家(农业行业)标准的节能日光温室、大棚,集约化育苗设施给予补贴。同时,建议对设施绿色蔬菜生产实行技术补贴,对保证蔬菜产品质量安全起关键作用的棚膜、防虫网、频振式杀虫灯、诱虫板、遮阳网、电动喷雾器以及棚室环境智能调控设备等进行物化补贴;对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绿色蔬菜生产给予技术补贴。代表们建议,将设施蔬菜纳入政策性保险范围,以利农民在灾后能够恢复发展;加强蔬菜批发市场建设,畅通物流渠道,增设蔬菜零售网点,降低中间环节费用,保障蔬菜充足供应。(内蒙古日报首席记者 乔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