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这个属于消费者维权的日子又要到了。“3·15”年年都会有,那些消费“忽悠术”也是年年有,而且一年比一年高明,消费者只要稍不注意就会掉进“陷阱”里。
走在街上,细心的人们会发现很多消费者都把一些名牌“假货”穿在脚上,背在肩上,抹在脸上,吃进嘴里。而很多消费者在购买时并不知道自己被“忽悠”了,因此,一定要在选购商品时擦亮眼睛,杜绝假货。我们可以通过了解,成为消费方面的专家,让“天天3·15”不再只是一句口号……
“火眼金睛”让假货“现形”
当我们面对着复杂多变的消费市场时,很多消费者难免找不到方向。当在消费时遭遇不合理现象以及不平等条款时,“忍气吞声”不可取,应该通过合法的渠道与平台维护自己的消费合法权益,只有这样,才能让各种消费陷阱与“忽悠术”无所遁形,在“3·15”即将来临之际,一起打响消费“保卫战”吧。
“我前两天买了一双品牌运动板鞋,可是我的朋友看了后都说我被‘忽悠’了,买了一双假货。哎,都是贪图便宜与没有仔细识别惹的祸啊。”市民李先生有些沮丧地向记者说道。据了解,李先生在某品牌专卖店看中了一双运动板鞋,售价在600元左右,李先生嫌鞋子的价格有些偏高,于是就在网上搜索了同款式的板鞋,网店老板告诉李先生这是正品“水货”,于是李先生便以200元的价格购得这双所谓的“水货”,直到朋友帮李先生辨认出真假后,李先生才直呼上当后悔不已。
其实,对所谓“尾单”、“水货”等商品颇有研究的消费者都知道,其中很大一部分商品都是高仿货,这些商品的价格比正品行货便宜很多,如某些国际品牌的箱包、服饰、化妆品、手表等。而这些商品的款式质量也能满足很多人的需要,虽然很多地方都不允许假货的出售,并且在很多国家都要承担很严厉的法律责任,但有需求就会有市场,这样也就是一些商家要铤而走险的原因了。
网上消费诚信才能“网”住消费者的心
网购,如今越来越被广泛使用的消费方式,价格便宜以及货品新颖独特,受到了不少年轻人的喜爱。记者在与一网上商家交谈的过程中,店主表示:除了价格,我们的制胜法宝就是质量与服务。
“因为无法看到实物,消费之前,我要对该商品进行非常细致的比较与分析,有时候甚至要去专卖店看看货号。”时常在网上购物的市民王女士谈到了自己网购时的经验,她还表示,在网上购物购付款相当便利,只需鼠标一点,开通网上银行就能完成交易。在售后服务方面,尽量要选择信誉度高的商家,在购物之前应看看已经购买的网友对此款商品的评价,这样才能在购物时做到“心中有数”。
虽然网络购物逐渐规范了起来,但记者也发现由于现在对网购网站的监管不够全面,一些购物平台与网站屡见不鲜的欺诈事件,似乎也在另一层面反应了这种现象。我们不难看出,在网络购物越来越壮大的同时,这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一些网购经验丰富的网友也在提醒消费者,网购时不要被过于优惠的价格所诱惑,购买前认真了解产品的质量与售后,在购买后可以将网页以及聊天记录等保存下来,收到货后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可以作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有力证据。(记者 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