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时政会议专题 > 内蒙古创先争优活动 > 基层党组织典型 正文
208:鲜红的党旗永不褪色
内蒙古新闻网  11-03-17 09:48 打印本页 【字体: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208小工队——一个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人引以为豪的亲切称呼。这个林区最基层的集体曾因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一系列殊荣,成为林区基层党组织的一面旗帜。208模式、208经验一度成为林区基层各单位学习的样板。如今,在创先争优活动中,208这面不褪色的旗帜,又焕发出新光彩。

  内蒙古大兴安岭根河林业局好里堡208工队成立于1966年,45年来累计为国家生产木材近百万立方米。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多次被自治区、林管局、呼伦贝尔盟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这个工队涌现出过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管护员,有多名工队领导走上了林业局中层管理人员岗位,工队各项工作都始终走在林业局前列。

  像当年名扬全国的南京路上好八连、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一样,208工队代表了林区的一个时代,木材生产鼎盛时期的那个时代。如今,林区已经走进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新时代,在这样的大变革过程中,208工队是如何保持荣誉,续写辉煌的呢?根河林业局党委书记郝玉山的总结令人信服,他说,这些年来,208工队各项工作仍然走在全局前列,究其根源,是因为他们始终秉承着四个不变,那就是艰苦奋斗的精神不变,永争一流的劲头不变,率先垂范的作风不变,为民服务的宗旨不变。

  从不向困难低头

  2010年的冬季分外寒冷。12月25日,根河最低温度达到零下39度。我们来到好里堡林场208工队抚育伐作业区,刚刚下午3点多,太阳已躲到了山后面,天色也渐渐暗了下来。眼前的山坡不高也不陡峭,我们决定到山场一线体验体验。雪比想像的深得多,每一步都是磕磕拌拌的,二、三百米的“山路”攀爬了20多分钟,呼哧带喘地总算看到了工作中的工队工人。他们浑身是雪,须发皆白,身穿厚重的棉衣,肩扛几米长的松杆在密林中艰难地穿行。队长告诉我们,队员们每天早晨6点钟天还未亮就出发,由于离驻地远,中午饭就在天寒地冻的外面吃一口,下午一直工作到四点多天已经黑了才收工。零下30几度的严寒,每天要在深山老林里工作10几个小时,其中的艰辛不亲身经历,难以体会。

  来到208小工队驻地,心情豁然开朗。工队门口一幅写有“生态文明责为先、青山绿水大家园”的对联,反映出工队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帐篷内温暖如春,一束插在玻璃瓶内的杜鹃花开得生机盎然。有了地火笼取暖,帐篷内再也不烟熏火燎,忽冷忽热。帐篷内采光良好,白地镶着小红花的塑料布铺满了棚顶和四壁,让室内显得充满温馨,给人一种家的感觉。

  喝着滚烫的茶水,支部书记胡善西和我们聊了起来。他说,过去208工队是一个以主伐为主的工队,最高年产木材产量创下过2万立方米的辉煌。随着“天保工程”的实施,现在的208工队已转型成为以管护站为中心,集森林管护、森林抚育、营造林为一体的新型工队,工队有职工40人,其中党员10人。

  回忆起过去,胡善西有说不完的话。他记得有一次进山生产准备作业,拖拉机陷进沼泽地,不能动弹。当时的工队党支部书记韩希仁、队长刘少林带头扛起几十斤重的生产设备迈进了冰水里,初冬时节的泥水带着冰茬漫过了膝盖。工人们见状被感动了,争抢着背起物品,跳进水里,向营地进发。连续3天,他们硬是把5架帐篷和所有生产设备、生活设施扛进了深山。

  胡善西说,208工队在木材采伐年代是模范,在营林造林时也决不落后。在火烧迹地恢复造林中,党员吴树民得知苗木运距远,怕运输时间长而影响苗木的成活率,主动承担了苗木的运送任务,每天往返路程达40多公里,尽管累的直不起腰,却无怨无悔。去年5月的植树工作中,208工队施工的地段大都是裸露的山体,需要客土进行栽植。工队党员带头去600米外的山上背土,每天要往返10多次,仅用了7天时间、抢在栽植的最佳季节完成了1125株樟子松的栽植任务,取得了树苗当年成活率96%的好成绩。

  永不忘职工群众

  208工队有这样一个传统,新上任的党支部书记都会从上任支部书记手中接过一个职工情况记录卡,这是工队的传家宝,上面记录着每名职工生日、家庭成员、直系亲属等情况,对困难职工家庭的记录更是详细。

  泛黄的记录本已经破旧了,这是208党支部一心一意为职工服务的见证。翻阅记录本,这样的记录随处可见: 1984年11月10日,这阵子生产任务忙,队员于际文已经50天没有回家了,他媳妇捎信说家里猪要下崽了,自己还得了重感冒。今天我(原党支部书记韩希仁)带着兽医到于际文家中,帮他家的小猪接生,出生的4只小猪正好可以解决俩孩子的学费。吴树民1984年到工队工作,当时是拖拉机司机助手,18岁的他从未庆祝过生日。他记得生日那天早晨,党支部书记亲手给他端上了一碗热乎乎的面条。晚上,又加了几个菜,开了一个热闹的生日聚会,让他百感交集,永远难忘。如今吴树民已经成长为一名党员、工队的副队长。208工队从1983年开始为职工过生日,有时候为生日相近的几个职工一起开个“生日晚会”,让队员感受到家的温暖。

  208工队还有个规矩,就是“小事不出工队,大事一包到底”。职工家中无论出现大事小事都会有工队领导的身影。去年队员史代云的女儿考上大学,队里捐款2400多元。刘全迎因工负伤,一直在家养伤,工队党支部书记和队里领导常去慰问,还为他提供一些物质帮助。蒙古族职工韩成福,因有两个孩子在上学,生活拮据,工队党支部组织全队职工捐钱,帮助他扣大棚种蔬菜,发展家庭经济。

  林业生产一线的工作季节性很强,为了使淡季不淡,让职工全年有收入,工队党支部组织职工采集野果、野菜等山货创收;鼓励和扶持职工发展黑木耳培植,3年来投入资金2.3万余元为队员购买书籍,还为他们申请无息贷款2.4万元。党支部把会木工、瓦工等有技术的工人组织起来,成立施工队,进行家庭装修,提高收入。党支部还与砖厂联系,安排13名转季职工进厂干活,每月收入1200多元。通过努力,工队职工实现了全年有活干,全年有收入,稳定了职工队伍,提高了党支部威信和凝聚力。这样的例子在208工队不胜枚举,通过对传统的继承,208工队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加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充分彰显。

  做表率党旗增光

  “森林是我家,用心爱护他”,这是208小工队创先争优活动的载体,也是工队每一名共产党员的心声。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工队党支部开展了“为党旗增色,为森林添绿”、“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林”等活动,使党员做护林添绿的先锋。

  208工队管护站站长、共产党员李东升是全国优秀森林资源管护员,他的工作非常辛苦,每天天刚蒙蒙亮,就开始了一天的巡护工作。穿丛林,越山岗,浑身上下一会儿就被汗水、露水浸透了,寒冷的山风吹来,冻得直发抖。渴了,喝口随身带着的水,饿了,咬几口凉馒头就咸菜疙瘩垫垫肚子,累了,坐在枯倒木上稍事歇息。一直到傍晚六、七点钟,才能回到管护站。但李东升从未叫过苦和累,他常说,能为保护这片林子做点事,再苦再累都值得。

  为实现清洁文明生产,去年冬天准备作业的时候,共产党员樊玉岭、张文才、吴树民、胡善西等带头采用原始的肩扛办式,运送生活设施。在生产作业时,他们把集材拖拉机换成四轮子,减少了对森林生态的破坏。生产作业结束后,他们把生活垃圾全部掩埋,帐篷支架、栅栏等运走重复使用。党支部还开展了以“保护生态绿色屏障、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共建美好和谐家园”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党员带头义务清理生产垃圾、维护生态文明环境。

  208工队每个班组都有党员,每个岗位都有模范。人称“二张”的共产党员张建国和张文才是208工队的集材司机,这哥俩在工作中比干劲、比产量、比出勤、比效益。架杆场离工队较远,俩人就在架杆场吃饭,有时一边干活,一边啃几口凉馒头。不管是生产中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只要用车,二人都抢着去救援。共产党员吴春筝每天工作回到帐篷后为工友添热水、烤鞋和衣服……共产党员默默做的每件小事都让职工看在眼里、暖在心里,也正是这些小事树立起了共产党员的高大形象,使鲜红的党旗在208工队永不褪色。(通讯员张俊涛 成琳)

[责任编辑 赵文萃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