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时政会议专题 > 内蒙古创先争优活动 > 创先争优进行时 正文
土右旗“A+B”模式放飞富民强村“领头雁”
内蒙古新闻网  11-03-21 17:18 打印本页 【字体:    来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0年,内蒙古土右旗评选重奖了10名“富民强村带头人”。借助这批致富能力强、带富路子多的“领头雁”,土右旗在调整产业结构、实行规模化经营、领办经济实体、发展劳务经济等方面积极推行“A+B”模式,形成“一个村官带动一批村官创业、一批村官带动数万农民致富”的“雁阵效应”,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土默川特色的“乡村旅游型”、“种植示范型”、“养殖示范型”、“信息物流型”、“劳务输出型”的专业村、富裕村。

  一是设施+规模,力推土地流转,带动老农区新发展。将军尧镇后荒地村党支部书记李喜红带头组织村民转变传统种植模式,发展设施农业,流转土地800亩搞保护地大棚蔬菜种植,生产名、优、特、错季蔬菜、食用菌等农产品,并通过社会化运作方式建设占地6000平方米蔬菜交易市场,将该村打造成为周边地区远近闻名的蔬菜“产供销一条龙”专业村,菜农亩均收入超万元。海子乡发彦申村党支部书记任生带头集中流转5200亩土地进行规模化经营,搞订单玉米制种和订单番茄种植,统一管理,机械化作业,既解放了劳动力、节约了成本开支,又提高了作物产量及土地效益,亩均纯收入实现2500元。在“富民强村”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下,全旗各村土地流转进程进一步加快,农民发展设施农业和规模化种植的劲头日益增足。截至去年底,全旗土地流转面积达到51.4万亩,建成千亩以上设施农业和土地集约化经营示范点34个,土右旗以传统种植业为主的老农区地位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新变化。

  二是公司+基地,倡导规模养殖,带领农民兴业富家。明沙淖乡大城西村党支部书记任锁采取“公司+基地”的形式与蒙牛集团公司合作组建了占地300亩的宏丰养殖牧场,并以农民现金入股的形式成立兴农养牛专业合作社。目前,牧场养殖奶牛700多头,日产鲜奶2吨,去年全村所有入股农户户均“分红”3万元,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将军尧镇朝阳村村委会主任杨文军除带领村民外出务工外,为留守家属创业致富找出路、想办法,引进“小尾羊”公司肉羊养殖项目,通过争取政策资金和他个人垫付的方式,购买2700只羊,扶持90户有养殖能力的农户进行舍饲圈养,带动户均增收近万元。截至目前,在“富民强村带头人”的带动下,全旗新建(改建)奶牛、肉羊养殖园区(牧场)已达47个。其中,磴口村党支部书记宋玉林争取新建的“小尾羊”万只肉羊高标准养殖园区项目,年出栏育肥羊3万只以上,首批入园10家农户户均收入已达15万元,农民通过规模化养殖尝到了甜头,实现了兴业富家。

  三是旅游+物流,借力发展三产,带火乡村特色经济。美岱召镇沙图沟村党支部书记董有威,针对该村人多地少,细耕薄收的传统农业发展现状,深入发掘区位和自然人文优势,招商引资开发休闲旅游和林果采摘产业,使沙图沟成为包头及周边地区远近闻名的休闲旅游村,年接待游客2.5万多人,让农家乐产业真正带富了村子、热闹了农家,农家乐产业链带动全村户均增收2万余元。萨拉齐镇朱尔圪岱村党支部书记贾满仓利用当地临近神府煤田运煤专线、大城西煤炭产业园区的区位交通优势,通过鼓励村民合伙集资买车、村干部信用担保贷款买车的方式,带头组建村物流运输队。现全村运输车由十几辆迅速发展到700多辆,户均1.2辆,每辆车年均收入十几万元,物流运输搞得红红火火。在“富民强村带头人”的带动下,土右旗农村以“沿山”山水人文和“沿黄”黄河民俗等休闲旅游,以及“沿路”信息物流为主的第三产业尤如雨后春笋,彰显出强劲的势头,既繁荣了乡野小村,又带火了特色经济。

  四是招商+自组,领办集体实业,带上农民转移致富。沟门镇板申气村党支部书记郭刚依托区位优势采取集体自组联营、招商引资等形势领办长青农业合作社、心美园林绿化公司、板申气洗沙场等6家集体实业,既壮大了集体经济实力,又实现了全村280余名剩余劳动力转移致富。去年村集体收入达120万元,村民入股分红加务工收入人均突破13000元,村民当上了村里的“股民”、“蓝领”。将军尧镇朝阳村村委会主任杨文军自筹资金组建土右旗海龙建筑公司,吸纳本村及周边地区1000多名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去年全旗农村富余劳动力劳务纯收入达8.53亿元,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比重的55%以上。为不断增强“富民强村带头人”的带动作用,土右旗加大支持土地规模经营、规模养殖和发展设施农业优惠政策的提标扩面,投资1000多万元,扶持“能人”型村干部带头建立合作组织,领办经济实体,截至目前已发展规范化专业合作组织25家,有效激发村干部引领群众创业、带上群众致富的热情。(翟飞龙 李红叶)

[责任编辑 赵文萃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