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时政会议专题 > 内蒙古创先争优活动 > 创先争优进行时 正文
克什克腾旗“四个关键词”给力社区党建
内蒙古新闻网  11-03-25 11:26 打印本页 【字体: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克旗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围绕“以社区党建为龙头、以完善服务为目的、以居民满意为标准”的工作思路,以旗委提出的“转型、创新、提高、精品”为目标,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开创了社区党建工作新局面。

  转型——服务转型关爱社区居民

  随着社区在居民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克旗高度重视社区建设,成功做到了由“要我服务”到“我要服务”的转变。各社区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开展政策咨询、司法援助、就业指导、社会救助、技能培训、家政服务、中介服务等便民服务。经棚路社区开办了日间照料室、解放路社区办起了中介组织、园林路社区借助卫生服务站更好地发挥残疾人康复室的作用。各社区还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公开了承诺服务事项和服务电话,开通了24小时服务电话,设置民情信箱5个、为85名年老体弱、行动不便老人发放了义诊、义务理发便民服务卡。各社区成立扶贫助困志愿者队伍、义务巡逻队、党员志愿者队伍、低保志愿者队伍等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30余支,开展社区党员“零距离服务”活动。以各种方式为居民办实事解难事,救助各类弱势群体折合人民币 406.8万元,资助特困大学新生121 名。

  创新——模式创新激发工作活力

  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的原则,创新组织设置模式,在园林路社区探索“1+3+X”党组织设置模式。“1”,即成立了以旗委组织部副部长为党委书记、辖区共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为成员的区域化联合党委;“3”,即成立了以社区党委为核心、以楼院支部为主角、以单元党小组为纽带的三级组织链;“X”,即按照业缘、趣缘、商缘的关系,成立了卫生、治安、物业、文体等多个行业党支部,构建全覆盖、多层次的组织架构。初步形成了社区党委(总支)、居委会与辖区单位“共驻共建、资源共享、共谋发展”的工作格局。各共建单位筹集资金37.75万元,改善了社区办公条件。与此同时组织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搭建区域化党建平台。自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以来, 425名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246名在职党员利用节假日按照“一帮一”、“一帮多”、“多帮一”方式与96户贫困党员群众结成帮扶对子,同时为贫困党员居民送去慰问金15400元,米、面、油、被子等物品折合1500余元。

  提高——素质提高夯实党建基础

  克旗坚持从社区“三有”问题着手,夯实社区党建工作基础。组织全旗七个社区的党组织书记先后到红山区、松山区、喀喇沁旗、青岛等地进行学习考察和挂职锻炼,进一步提高社区的管理能力。对社区的党组织负责人和工作人员45人进行了培训,举办专题讲座3次,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培训社区工作人员12次,共培训社区工作者400余人次,提高了社区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为社区聘用计划生育协管员12人,综合治理协管员7人,配备了民生工程志愿者7人,增强社区的工作力量。与此同时,社区工作人员月工资由原来的560元提高到1079元,并且都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居民组长月工资由140元提高到200元;计划生育协管员月工资560元;综合治理协管员月工资500元,这大大激发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社区经费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逐步加大,社区办公经费由每年1.2万元提高到3万元;共投入资金800余万元,新建、改扩建社区办公及活动场所总面积4389平方米,其中最大的达1635平方米,最小的320平方米。

  精品——打造精品构建特色社区

  克旗7个社区结合各自实际,量身定做了自身的特色“名片”,初步形成了“一居一品”的服务模式。园林路社区打造“党建型”社区。选定五金住宅小区为试点,联合阳光物业公司和业委会全力打造以“弘扬党建文化,构建和谐社区”为主题的党建文化大院。经棚路社区打造“文体型”社区。组建秧歌队、门球队、功拳剑队、中老年人健身操队、夕阳红合唱团等文体组织12个,成功举办了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社区文化节。解放路社区创建“服务型”社区。设置民情信箱5个,开通民情热线5部,征求群众意见建议168条,协调相关部门解决群众关注的热难点问题72件。新村社区创建“环保型”社区。辖区内小区规划有序,建有绿地、健身器材等。尤其是政府广场和体育广场,集休闲、娱乐、晨练于一体,为居民带来舒适、健康、环保、高效、美观的生活环境。北街社区创建“平安型”社区。建立和完善社区调解、普法、流动人口管理、帮教、巡逻等“五位一体”的维稳队伍和群防群治队伍建设,专兼职工作人员达到200多人。经锡路社区创建“关爱型”社区。社区党委免费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安置服务信息、医疗康复服务、技能培训服务、基本生活服务及婚介服务,为辖区残疾人发放轮椅5台,对3位经济困难的白内障病居民进行了诊治。组织社区居民免费体检,为社区60岁以上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东小井社区创建“和谐型”社区。社区成立“爱心救助站”,设立了学生用具专柜、学生服装专柜。与辖区医院联合开展了“阳光关爱活动”,免费为居民做B超、心电图、测血压及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认可。 (武晓艳)

[责任编辑 赵静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