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乌兰察布市化德县公腊胡洞乡堂地村党支部将马铃薯种植大户、技术能人、经纪人、部分群众与党员户结对,组成马铃薯种植链、马铃薯技术指导链、马铃薯销售链等多个新型组织,形成产销一条龙服务的“马铃薯产业链条”。实现网上招商以来,引得京、津、冀、鲁、浙等地客商争相前来收购马铃薯。
几年前,公腊胡洞乡堂地村曾是封闭落后的小山村,长期以来,农民广种薄收,因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民收入徘徊在贫困线以下。新党支部班子组建后,针对村里沙性土壤适宜种马铃薯的实际,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并对村民进行马铃薯种植科技培训。发展到现在,全村马铃薯种植面积已达到2700亩。他们还积极协调包扶单位和农业部门,在村里兴建马铃薯原种网室棚22座,为扩大马铃薯的种植奠定基础。
为实现马铃薯四季销售的目标,村党支部发动群众集资兴建马铃薯贮藏窖,干部党员带头筹资入股,建起500吨马铃薯贮窖1座、200吨马铃薯贮窖2座、100吨马铃薯贮窖5座、20吨贮窖100多座。贮窖的建设,使马铃薯的销售淡季不淡,旺季不乱,变一季销售为四季销售,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仅反季节马铃薯销售一项,全村增收240万元,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突破13000元。村里修铺进村砂石路2公里,硬化南北街道800米,建起占地3000平方米和1800平方米马铃薯销售平台各一处,实现马铃薯销售道路畅通无阻。如今村里人人有存款,户户装电话,昔日贫穷落后的堂地村变成全县闻名的富裕村。(实习记者 李振南 通讯员 侯德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