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旗积极推进人才工作改革创新,整合旗、苏木乡镇、嘎查村三级农村牧区实用人才资源,建立乡土人才库,有效地解决了农牧民群众“想富没技术、想富没出路、想富没门路”的难题。
拓宽渠道“建”,充分挖掘乡土人才。一是由各苏木乡镇党委负责,通过调查摸底、自荐和群众举荐、组织考核等办法,将懂经济、会经营、精技艺、头脑灵活的干部、党员、专业户、个体户等乡土能人筛选、登记造册,报旗委组织部审批。旗委组织部根据乡土人才各自的特长,按照养殖、蔬菜、水果、畜牧、林业等方面分类建立卡片,存入乡土人才信息库。二是开展“农(牧)业专家送科技”活动,组织人才库服务小分队深入苏木乡镇、嘎查村有针对性地举办现场科技咨询、科技成果展示和科技知识讲座,并赠发科普丛书,传播科学思想,推动科技进村入户,引导农牧民党员带头依靠科技发家致富。仅2010年第三季度,共组织乡土人才科技下乡10次,举办科技讲座8场次,赠送科技光碟328碟、科技书籍530册,现场为农服务3700多人次。三是建立激励机制。对在库人才服务嘎查村、服务群众、服务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得到各级干部、群众普遍好评的,给予表彰奖励的同时,将其作为嘎查村“两委”班子后备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条件成熟后,优先推选进嘎查村“两委”班子,吸收到党组织中。对乡土人才兴办生产性企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产业化项目,旗科技、扶贫、工商、农行等部门在审批办证和贷款经营资助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扶持。旗人才服务中心免费为乡土人才提供人事代理、人才需求信息等配套服务,积极促进乡土人才进入人才市场。
协调沟通“管”,努力盘活乡土人才。各苏木乡镇设立乡土人才办公室,对乡土人才实行动态管理,对成员的工作、服务态度、为民办实事的情况进行不定期的跟踪了解。对在服务内容、态度、质量及标准方面成绩显著、技术拔尖的人才,积极向上级部门推荐,培树出郭金瑞、巴雅尔图等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典型。同时,全面了解农牧民群众在农牧业专业知识、农牧业政策法规和农牧业产品供求等信息,立足本地区实际,把从事相同或相关行业的乡土人才聚集起来,组织召开专项会议,共同研究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
精挑细选“用”,实践检验乡土人才。一是各嘎查村将乡土人才的姓名、业务专长、联系方式制成信息卡片,发放到农牧民手中。农牧民足不出村,就可以通过电话“挂号”自己相中的专家,向他们咨询或请他们上门指导生产。二是通过与乡土人才“结对子”,大力推行“一带多”、“一帮多”、“传帮带”等帮扶办法,充分发挥乡土人才懂技术、会管理、信息灵的优势,采取组织培训、个人自学、集中授课、上门指导、现场示范等多种形式,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和困难。三是鼓励乡土人才采取项目推广和市场推动相结合的办法与农牧民群众建立新型农村牧区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农牧民进行规模化生产,增强农牧民竞争意识、营销能力和组织联络化程度,促使农民有组织地进入市场。(通讯员王卫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