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扎兰屯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从影响和谐稳定和民计民生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入手,着力从四个方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夯实基层组织,保持社会稳定。市委召开常委会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创新“村级组织分类管理”、“党员责任区”制度、“科技人才兴村”工程等做法,扎实推进农业党建功能区建设。同时,建立和完善乡镇(街道)、村(社区)两级综治信访服务机构,搭建“一站式”、“一条龙”功能平台,集中回应人民群众合理诉求;深入实施“平安扎兰屯”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构筑从城市一直延伸到社区(村)的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切实解决市民最关心、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危害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的突出问题。2010年以来,全市加大公共安全投入,健全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社会大局平稳,群众安居乐业,为推动科学发展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环境。
壮大基层力量,化解社会矛盾。以乡镇党委集中换届为契机,继续推广公推公选、公推直选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以及“一村一名大学生”人才培养计划等好的做法,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在此基础上,把社情民意互动平台、走访居民制度、各级领导干部下访接访制度以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结合起来,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有针对性地为群众排忧解难,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诉求,确保实现“小问题不出社区(村),一般问题不出街道(乡镇),疑难问题不上交”的目标。五年来,全市累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1379件,办复率100%,满意率96%;在全区第一个成立农村社会矛盾调处中心,信访总量下降了63%,成为全区信访工作先进市。
整合基层资源,解决社会问题。由各级党委牵头抓总,按照“推动资源互动共享,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的思路,坚持抓经济与惠民生并重,把更多的财力用于发展社会事业,着力扩大公共服务覆盖面,稳步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社会保障水平,让全市各族人民生活得更加和谐、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十一五”期间,全市新建、改造、维修校舍24万平方米;累计投入1.4亿元,新建和改扩建市人民医院综合楼等卫生业务用房5.5万平方米;新增城镇就业2.8万人,相继启动了农村青年、农村妇女、下岗职工创业计划,建成9个农民工创业园区;“五险”参保人数平均提高40%,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标准提高111%。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2.4亿元,年均受益4.7万人,低保标准城市平均提高121%、农村平均提高267%。
强化基础工作,促进社会公正。坚持以人为本,以好为要,将一些“打基础、利长远”的民生项目做为工作重点,并通过实施“六个一幸福指数工程”构建起了全市人民居住、就业、就学、就医、养老以及精神、物质、文化、法律需求的常态化、动态式服务管理体系。过去五年,全市农村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25处,实施农村改厕项目6500户,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由17.3平方米提高到22.1平方米;新改建农村公路586公里,公路总里程达到2707公里,实施“一事一议”通村公路项目66个,连续三年成为全区农村公路建设先进旗县。在城区投资2.3亿元建设保障性住房,解决了3964户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通讯员李永强、王玲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