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韧不拔 超越自我
——包钢集团“立足岗位做贡献 争当楷模促发展”创先争优事迹报告会侧记
4月25日下午3点,伴随着激昂奋进的《草原晨曲》,包钢集团“立足岗位做贡献 争当楷模促发展”创先争优事迹报告会在自治区党政新区会议中心拉开帷幕。
《劳动创造美丽》、《使命高于一切》……报告会上,来自包钢集团全国劳动模范陈二翩,包钢稀土研究院院长、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赵增祺等7位创先争优先进个人和集体代表分别发表了激情洋溢、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演讲,汇编成一部“坚韧不拔、超越自我”创先争优史,感染了来自全区94个部门的300多位听众。
包钢集团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设的钢铁工业基地之一,57年来,在几代包钢人艰苦卓绝的努力下,已成为拥有包钢股份和包钢稀土两个上市公司的大型企业集团,现已成为我国主要的钢轨生产基地、无缝钢管生产基地、西北地区最大的板材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稀土科研生产基地,为共和国强盛和自治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包钢集团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职工,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统一部署,秉承“坚韧不拔、超越自我”的企业精神,紧紧围绕企业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开展“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主题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干部的骨干带头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广大职工群众在企业发展中建功立业,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
陈二翩现任包钢集团炼铁厂二检修车间党支部书记。他19岁来包钢,被分配到炼铁厂球团车间工作。不懈地努力,使他掌握了电焊、钳工、架工等多种操作技能,短短几年就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多面手”。他又潜心研究出改造老化设备方案,将企业设备的作业率提高到98%以上,扭转了球团车间投产以来一直未能达产的被动局面。一天,已是凌晨两点多钟,熟睡中的陈二翩突然接到厂里打来的电话:“快来,一台振动筛发生故障!”他急冲冲赶到厂里,又迅速联系到车间党员骨干、工段长。当看到100多吨的烧结矿料被设备基础全部掩埋,他当即带领大家用铁锹一铲一铲地清理。汗水湿透了衣背,手掌磨出了血泡,他全然不顾,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尽快处理故障、恢复生产、减少损失。等忙乎完了,天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陈二翩说:“我是劳动模范,也是党支部书记,不仅要自己发挥表率作用,更要带领全体党员创先争优!”
陈二翩用他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成为时代的楷模,他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先后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包钢首届道德模范、包钢模范共产党员。
在包钢,这样的创先争优故事一个接一个,包钢稀土研究院院长赵增祺拥有众多的学术成果、学术头衔,身兼课题负责人、大学教授等诸多职务,但赵增祺认为自己最为重要的使命是把包钢稀土研究院建成一流院所,为中国稀土事业发展做贡献。2006年,他顶住压力,提出了“科研立院、产业富院、人才兴院、创新发展”的治院方针,结束了坚持科研还是发展产业的无谓争论,把职工的思想统一到稀土院的全面发展上来。目前,包钢稀土研究院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镨钕金属生产商和全国最大的氧化铕生产基地,产品多次被航空航天工程使用。在神舟飞船飞向太空的征程中,在嫦娥二号探月的身影里,稀土院生产的精准永磁制导器件功不可没。他还和同事们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课题等研究工作。现在,他所领导的稀土院已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稀土材料国际合作基地”,“中蒙技术转移中心”也落户稀土院。赵增祺说,作为一位受国家培养的科技人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无论做什么,都应该把为社会做贡献视为己任。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是企业的脊梁、群众的楷模,是代表时代主流的一面旗帜。审视历史,凝练精神,放眼未来,“坚韧不拔超越自我”——这汇聚几万职工共同意志的包钢企业精神,最终百炼成钢,作为企业精神化身的双翼神马,飞翔在钢铁洪流的上空。
自治区党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包头市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自治区直属机关工委、自治区总工会、自治区国资委、包钢集团联合举办了本次报告会。(来源:内蒙古日报 记者 李永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