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市卓资县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通过问卷调查、基层走访、谈心等形式,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经过汇总梳理,全县上下形成六个共识,明确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整改举措,以促进全县各项事业的发展。
积极应对挑战的意识。全县党员干部深入领会创先争优活动的精神实质,统一认识,坚定信心,努力在增产增收上下功夫,在增收节支上下功夫,全力做好保民生、保增长、保稳定。2010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2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730元,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拓宽发展思路的意识。在县委、政府的带领下,县域经济管理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化、多元化、精细化迈进。全县不断开辟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之路,全力抓好设施农业建设、水利设施建设、民生工程建设等项目,促进产业格局优化、升级,努力打造优质农业品牌。十一五期间,工业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6亿元,年均增长32%。农业上,设施农业效益达1.16亿元,参与农民人均收入6105元。第三产业上,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实现旅游收入6317万元。
创新用人机制的意识。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政治立场坚定、让党组织放心、群众拥护的骨干,崇尚实干、勇于创新、能力突出的骨干,敢于负责、品德高尚、勤奋廉洁的骨干选拔到基层两委领导班子之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十一五”期间,县委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公开招聘大中专毕业生455名,公开选拔副科级干部8名,优化了干部队伍的年龄、知识结构。
突破工作模式的意识。全县冲破因循守旧,逐步变政府主导为政府指导。加大农牧业投入,加强新技术、新工艺的引进;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教育,注重管理创新,扎实做好新农村、新农业、新农民的建设和培养。县委积极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商贸活县、旅游兴县、依法治县”五大战略,使设施农业面积发展到4.5万亩,引进了投资107亿元的伊东氯碱化工项目和欧美集团玉米精细化项目,实现了电厂余热集中供暖。
强化业绩考核的意识。建立和完善机关单位、村及社区党支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考核评价体系,制定相应的目标考核措施,把创先争优活动成果与年终考核结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科学理念。
促进和谐建设的意识。全县党员干部齐抓共管,以党建促发展、促和谐,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成为民谋福利的工作优势,坚持科学发展,加强作风建设,切实改善人民生活。县委以“支部联村、党员联户、双结双促”活动为载体,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全县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不断增强。(王林春 胡海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