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先争优活动中,内蒙古自治区开鲁县有效激发非公企业党工组织的活力,在全县非公有制企业中初步形成了以党组织为核心、工会组织参与的“共建共赢”工作格局。
搭起“党工共建”的大舞台。按照“党建指导工建,工建服务党建”的原则,县委规范完善了党工组织指导员联系非公企业制度,并通过整合活动资源等途径推进党工共建工作力度,确保全县非公企业在活动阵地建设上实现党员活动室和“职工之家”建设同时考虑、同步实施、同步建立。组织部门在向百年酒业、昶辉制药等企业派驻党建指导员指导党建的同时,协调县总工会派驻工建指导员对工会组织进行规范化建设,初步达到“活动场所一体化、制度建设系统化、台帐资源规范化、电教设备现代化”的要求。目前,规模以上企业建立工会组织31家,会员总数超过5000人。
配强非公企业的“红管家”。针对非公企业党工组织专兼职管理人才匮乏的实际情况,争得企业主同意,按照企业内部选拔为主,行政事业单位调剂派驻为辅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对党工共组织专兼职人才的选拔培训工作。由县委党校、县总工会、经委牵头对现有的党工组织专兼职人员开展业务培训,重点围绕非公企业党务工作常识、工会法律知识、工会工作实务以及企管知识开展理论培训,并由人事部门进行资格认定、审核备案、动态管理,跟踪培养企业党组织书记、工会主席适应岗位要求、适应企业需求的综合素质。乾坤烟花公司党支部副书记、工会主席于学勤等210名培训合格人员被纳入“管理人才储备库”进行重点培养。
挖掘节能增效的“源动力”。各企业党工组织,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工活动,进一步凝聚企业人心、服务企业发展。利牛生化、玉王生物等非公企业党组织围绕生产经营实际,把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区”活动与工会组织开展的“爱岗敬业、争当标兵”、“我为企业献一计”等活动紧密结合,先后承办“全县企业职工读书知识竞赛”和“安康杯劳动技能竞赛”等大型赛事,活动吸引了县内180个企业参与,职工达到2300多人次,有效地提升了职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和奉献意识,鼓舞职工投身企业节能增效活动,开展小发明、小革新90多项,为企业节约生产成本2000多万元。其中,由一线技术工人研发的“多灯多泡爆竹”和“葵花油除蜡器”项目,还申请了国家专利,获得了专利资金扶持。
当好企业职工的“贴心人”。各非公企业党工组织通过组建党员服务队进企业开展法律讲座、建立维权服务站等方式,监督非公企业与职工签订《集体合同》、《工资协议书》、《女职工权益专项协议》和劳动安全卫生专项协议。年初以来,通过非公企业党工组织规范签订集体合同25份,工资集体协议35份,女职工劳动保护协议60份,化解因工、因酬、因伤劳动纠纷280余起,追讨资金132万元。同时面向405户特困职工家庭开展专项救助,累计发放资金51万元,使广大职工切身感受到党工组织大家庭的温暖。(吴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