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什克腾旗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深入一线、深入实际”的重要指示精神,以促进思想观念转变、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带领群众致富增收为主线,加大帮扶力度,倾情服务基层,全力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科技帮扶提智。针对农牧民缺乏一技之长、致富无门的现状,实施了“科技下乡”示范工程。建立指导员定点帮扶制度,从农牧业局、科技局等相关部门抽调20名骨干任专业技术指导员,按照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模式,对口传授农牧业种养技术,通过集中培训、现场指导、设立现场咨询台等多种途径,帮助农牧民学文化、学技术、解难题,为农村牧区发展提供智力保障。同兴镇政府组织努其宫村和义成永村的胡萝卜种植户和两个村的村支部书记共18人,到河北省永清县大辛阁村胡萝卜种植基地参观考察。胡萝卜种植协会的负责人张建国通过当面授课和现场演示的方法,系统讲授了胡萝卜品种和肥料的选择、环境与胡萝卜的关系等种植技术,为同兴镇胡萝卜的质量和产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截至目前,专业技术指导员深入生产一线68次,开设技术培训班120期,培训农牧民8700人次,发放科技实用光盘4000余张,蔬菜选种、科学养畜、农机修理等方面的宣传资料25000多份,开展便民服务320多件次,有2.5万农牧民受益。
资金帮扶提速。针对农村牧区基础设施薄弱、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党员领导干部带队开展调研走访、掌握实际情况、协调相关部门、加大资金帮扶力度,在改善交通、农田水利、通讯等方面夯实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牧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活动开展以来,全旗建立领导联系点541个,下基层调研1894次,争取协调帮扶资金1300万元。共投入阵地建设资金248.2万元,新建活动场所3505平米,相对后进嘎查村阵地建设普遍达到了示范村的标准。各包扶单位结合各自优势,提供水泥241吨、铅丝10吨,修村、组路125.6公里;建桥涵6座,人畜饮水工程5处,打井56眼;购进机械38台(套),在方便群众出行、增加保灌面积、解决饮水困难等方面为广大农牧民创造了较好的条件。新开地村贯穿7个自然村民组的15公里村路不但沿沟底绕行,且只能行驶农用车等小型车辆,种植的大量马铃薯和农副产品无法销售,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旗交通部门和包扶单位投资230多万元,水泥40吨,修了一条平坦的三级砂石路,群众都高兴地称这是一条“脱贫致富路”。
产业帮扶提效。以调整农牧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为目标,开展“百对组织联帮带、千名干部下基层、万名党员当先锋”活动,旗直机关党员干部深入一线,实施产业帮扶,帮助理思路、筹资金、上项目、搞培训,加快农牧民致富增收步伐。红山子乡大浩来图村被列为全旗相对后进村,处级、科级包扶领导多次与“两委”班子成员谈心,与部分老党员和村民代表座谈,帮助找出该村存在的问题,制定了整顿转化实施方案,确定牛羊育肥、獭兔养殖产业为该村的主导产业,“两委”班子按着“抓好生态打根基,转变方式谋发展”的思路,真抓实干,村容村貌和经济状况有了明显改观。被国家农业部批准为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的宇宙地镇,曾因交通不便、信息不灵,蔬菜种得好确卖不出去,外面的东西又运不进来,买难、卖难成为困扰当地农民的一个难题。上级领导针对这种情况,远赴北京、大连等地联系客商,协调相关单位争取项目,现在该镇的蔬菜种植面积33000亩,蔬菜总产量达到9万吨,远销北京、天津、山东、辽宁、河北等地,特别是青萝卜晒干后运到葫芦岛市加工成小菜,出口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截至目前,共争取致富项目513个,提供致富信息6700多条,合理化意见建议8751条,为农牧民增收致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武晓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