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时政会议专题 > 内蒙古创先争优活动 > 创先争优进行时 正文
草原盛开“践诺花”
内蒙古新闻网  11-05-19 09:36 打印本页 【字体:    来源: 内蒙古日报  
 

黄淑芬(中)与公公、婆婆在一起(5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贾立君摄

  五月和煦的阳光下,内蒙古大草原渐次返青,原野上片片新绿中山花烂漫。然而,绽放在当地群众心里最鲜艳的要数一个个共产党员用实际行动催放的“践诺之花”。

  小孩免却“离娘苦” 承诺事项落实处

  “每天能和阿爸阿妈在一起”是7岁小女孩吴妮儿感觉最快乐的事情,因为她不再像哥哥以前那样,学前班开始就得去20公里外的乡中心小学住校。

  吴妮儿是内蒙古科尔沁草原北部的通辽市扎鲁特旗格日朝鲁苏木(乡)查干额日格嘎查(村)学前班学生,她与另外10名小朋友坐在崭新的教室里上课,每天放学后几分钟就能回到家里。她的老师包恩德尔高告诉记者,嘎查党支部去年将村部三间老房翻新改造建立了学前班以后,村里的小孩子不用再经受“离娘”之苦,同时也给孩子上学节约了不少费用;同时,此前当过民办教师的她也有了新的工作。

  包恩德尔高说,在这个草原深处偏僻的村落里,嘎查党支部去年为群众承诺办理的四件实事都已如期兑现。除学前班外,村里还新建了120平方米的医疗卫生室,使得牧民群众小病基本不出村;完成3000亩小流域治理工程,使40多户牧民免遭山洪侵袭;36户牧民的危土房摇身变为洋气的砖瓦房。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创先争优办公室日前在通辽市举办的“农牧民党员创先争优大家谈”活动上了解到,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全区130万名党员每人至少向老百姓承诺办理1件实事,目前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已兑现承诺160多万项,解决了农牧区许多实际问题。

  创先争优树新风 服务群众带好头

  在北方农村牧区,单身老人再婚向来难被传统观念所接受。而扎鲁特旗鲁北镇榆树屯村党员黄淑芬却为单身公公做了“大红媒”。

  10年前,黄淑芬的婆婆因病辞世,留下公公一人生活极为不便。几年前,她就提议为公公找一个老伴,遭到全家人的反对,家人认为老人的孙子都快娶媳妇了,恐怕别人笑话。去年,创先争优活动启动后,黄淑芬决心在移风易俗、弘扬新风方面为村人带个好头。在几次三番努力之后,她终于做通了兄弟姐妹的思想工作,去年5月促成了公公和邻村一位守寡老人的婚事。

  “人上了年纪,有个伴儿日子就好过多了。”今年71岁的王连老人直夸大儿媳黄淑芬的“开通”与“勇敢”。他说,今年春天,儿媳黄淑芬又为村里3位老人做了“大红媒”,喜结良缘的老人们生活过得都很幸福。

  内蒙古牧区的道路有多长,外界的人难以想象。扎鲁特旗香山农场残疾人孙常树老人,如今不用再雇车到13公里外的厂部领低保费、买药品了,几乎所有的外出活儿都有党员“跑腿”。

  去年以来,为解决群众到乡镇办事路途远、致富信息缺乏等问题,香山农场党委创建“干部服务群众代理机制”,由67名党员在各自所在的村子成立“便民服务站”,帮助行动不便的群众办理大到贷款、小到邮寄信件等各种“杂务”。据了解,通辽市目前已有这样的便民代办服务站1200多个,初步形成了覆盖农村牧区的代理服务网络。

  比业绩讲奉献 党员“试水”领头干

  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内蒙古百万名党员干部“比业绩”“讲奉献”氛围蔚然成风,将一杆杆鲜艳的党旗竖立在广袤的草原上。

  道老杜苏牧荷叶花嘎查因有80多万亩湿地,曾是扎鲁特旗有名的富裕村。可是,近年来由于土地沙化严重,牧草极度减少,主要靠养畜为生的牧民收入明显下滑。当地政府实施收缩转移战略,两年前将100户牧民从22万亩严重沙化区搬迁出来,集中安置在苏牧所在地的镇子里之后,可持续发展成为新难题。2010年11月,同样是搬迁牧民的嘎查党支部书记元道率先带头“试水”圈养了50头肉牛,今年4月份,他卖掉20多头小牛赚了4万多元。这一“速成经济”让大家看到了希望,如今许多群众买回了肉牛,并且他们准备联合开办育肥牛场,集中转变发展方式。

  “现在住在这么好的房子里,劳力也省了不少。”圈养着53头育肥牛的荷叶花嘎查牧民德西老人指了指自家漂亮的砖房说,以前住在沙窝子里,全家得有3个劳力经管牛羊,如今他一个人便可完成这项工作,儿子、儿媳进城打工,生活质量提高了不少。他说,嘎查党支部正在筹建土特产加工厂,等沙化土地生态恢复以后,那里面有许多野韭菜和麻黄草,包装后能卖不低的价钱。“本来我们已经失去了致富的信心,现在看来党支部有很多好办法。”老人乐呵呵地说。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兴安盟、包头市、鄂尔多斯市等地了解到,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许多基层党员干部积极带领群众增收致富,涌现出一大批深受老百姓欢迎的“星级党员”。而各机关单位的党员干部则积极参与“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深入农村牧区与贫困户及养殖、种植专业户“结对”,帮助群众制订生产计划、开展种养业培训、传授新技术等,还组织农民进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帮助群众筹集春耕物资与资金;深入基层蹲点走访、了解社情民意,通过解难题、办实事,让党的温暖普照百姓。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创先争优办公室综合组组长张义贤说,仅去年全区就已投入资金512亿元用于解决基层实际问题,惠及了1500多万群众。今年此项工作将紧紧围绕“十二五”规划,动员广大党员干部结合实际承诺、践诺,为百姓谋福、为党旗添彩。 (新华社呼和浩特5月18日电 新华社记者 贾立君)

[责任编辑 赵文萃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