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额尔古纳市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曾被自治区列为“十一五”重点扶持发展的22个较少民族乡镇之一。近几年,这个一度偏远、落后的地方,在乡党支部一班人的带领下,成为民俗风情家庭游的首选之地,寂静的山乡变得车水马龙,温饱线上的村民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2005年,乡党委在对当地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后,把发展经济增加群众收入项目锁定在发展家庭旅游业上。考虑到当时多数群众经济基础比较薄弱,他们从国家下拨的“兴边富民”扶助资金中拿出20万元,用于经营户整修房舍、院落及添置床位和餐具。为解除群众赔本的顾虑,乡党委发动党员,由俄罗斯族退休老党员曲德新带头,组成5户家庭游示范户。随后,从呼伦贝尔大学、市委党校、旅游局聘请教授、专家,“一对一”地系统培训旅游常识、接待礼仪和经营管理知识。由于市场的巨大潜力和经营得法,仅曲德新经营的“瓦西里家庭游”当年纯收入就超过3万元。示范效应让群众积极投身到家庭旅游业中。到2009年,全乡家庭游由最初的5户增加到36户,年内接待中外游客6万多人次,年旅游业收入突破600万元。
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党委在发展家庭游产业过程中,注重丰富全乡俄罗斯族风情家庭旅游的民族文化内涵,积极探索用经济支撑文化发展,用文化提升经济品位的路子。为了让游客更多地了解俄罗斯族传统文化,乡党委筹资90万元修建全国唯一的俄罗斯族民俗馆;招商引资200万元建起伊丽娜乡村俱乐部,邀请俄罗斯红石市艺术团表演俄罗斯民族歌舞,晚间举办互动性篝火晚会……乡党委一系列“挖渠引水”和“引水活鱼”的举措,使全乡家庭游项目有了强有力的依托,让经营户在良好的发展环境中健康成长。
为改善群众生活居住环境,乡党委从2007年开始,连续3年以争取项目资金和招商引资等方式,筹措资金2000多万元,用于基础设施投入。如今,扬灰路变成混凝土硬化路,路灯照亮整个村庄,文化站里经常飘出悠扬的俄罗斯扣子琴声。当地群众用最朴实的话语表达内心的喜悦:“是党的政策让我们富起来。千言万语一句话———党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记者 辛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