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时政会议专题 > 内蒙古创先争优活动 > 基层党组织典型 正文
“党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
内蒙古新闻网  11-05-30 12:04 打印本页 【字体:    来源: 内蒙古日报  
 

  呼伦贝尔额尔古纳市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曾被自治区列为“十一五”重点扶持发展的22个较少民族乡镇之一。近几年,这个一度偏远、落后的地方,在乡党支部一班人的带领下,成为民俗风情家庭游的首选之地,寂静的山乡变得车水马龙,温饱线上的村民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2005年,乡党委在对当地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后,把发展经济增加群众收入项目锁定在发展家庭旅游业上。考虑到当时多数群众经济基础比较薄弱,他们从国家下拨的“兴边富民”扶助资金中拿出20万元,用于经营户整修房舍、院落及添置床位和餐具。为解除群众赔本的顾虑,乡党委发动党员,由俄罗斯族退休老党员曲德新带头,组成5户家庭游示范户。随后,从呼伦贝尔大学、市委党校、旅游局聘请教授、专家,“一对一”地系统培训旅游常识、接待礼仪和经营管理知识。由于市场的巨大潜力和经营得法,仅曲德新经营的“瓦西里家庭游”当年纯收入就超过3万元。示范效应让群众积极投身到家庭旅游业中。到2009年,全乡家庭游由最初的5户增加到36户,年内接待中外游客6万多人次,年旅游业收入突破600万元。

  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党委在发展家庭游产业过程中,注重丰富全乡俄罗斯族风情家庭旅游的民族文化内涵,积极探索用经济支撑文化发展,用文化提升经济品位的路子。为了让游客更多地了解俄罗斯族传统文化,乡党委筹资90万元修建全国唯一的俄罗斯族民俗馆;招商引资200万元建起伊丽娜乡村俱乐部,邀请俄罗斯红石市艺术团表演俄罗斯民族歌舞,晚间举办互动性篝火晚会……乡党委一系列“挖渠引水”和“引水活鱼”的举措,使全乡家庭游项目有了强有力的依托,让经营户在良好的发展环境中健康成长。

  为改善群众生活居住环境,乡党委从2007年开始,连续3年以争取项目资金和招商引资等方式,筹措资金2000多万元,用于基础设施投入。如今,扬灰路变成混凝土硬化路,路灯照亮整个村庄,文化站里经常飘出悠扬的俄罗斯扣子琴声。当地群众用最朴实的话语表达内心的喜悦:“是党的政策让我们富起来。千言万语一句话———党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记者 辛语)

[责任编辑 赵文萃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