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时政会议专题 > 内蒙古创先争优活动 > 创先争优进行时 正文
赤峰市阿旗:四环相扣保证农牧民党员作用发挥
内蒙古新闻网  11-06-21 11:38 打印本页 【字体: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针对农牧民党员占全旗党员总数的48%的实际,赤峰市阿旗坚持设岗定责、承诺践诺契约化管理、提升能力和流动党员管理“四环相扣”,确保农牧民党员充分发挥作用,助推新农村牧区建设。

  深化设岗定责工作,为作用发挥提供前提。在艰难险重,群众干不了或不愿意干的事项上设置岗位,组织有能力发挥作用的党员上岗,与支部签订《无职党员上岗履职协议书》,实现了责权利对等,既有责任义务要求,也有权利保障措施,既有违约惩罚,也有精神与物质的表彰奖励,创新了党员教育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激发了党员履职热情,构建了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新的工作机制。天山口镇北沟村王全选择了“生态管护岗”,尽职尽责,精心管理,使3860亩退耕地得到了有效的管护。因管护到位,牧草长势好,通辽的客商与退耕户以每亩15元的价格签订了长期的订购合同,在大旱之年,退耕地仅牧草产生效益就达到58万元,实现人均增收50元。 巴彦花镇五一村无职党员周玉选定了社会治安岗,个人出资1万多元购进了一套电子监控设备,安装在镇中心地段进行治安监控,协助公安部门破获了一起盗窃案。无职党员王林,多年来一直经营一家食品加工厂。以前他只雇佣一名工人,选定了扶贫帮困岗后,增加本村贫困村民3人,其中一名村民患有胰腺炎干不了累活,一名村民家里有智障的孩子生活困难。他还把工人月工资从1200元调到1500元,而且一天只安排半天活,使被帮扶的村民不但能在他的厂里挣钱,而且家里的农活什么都不耽误。       

  推行承诺践诺契约化管理,为作用发挥提供保证。按照《关于对党组织和党员承诺实施契约化管理的意见》、《党组织和党员公开承诺基本标准》、《党组织和党员承诺践诺考核标准》要求,各基层党组织规范承诺程序,明确承诺内容,签订《承诺践诺协议书》,加强签诺管理、践诺管理和结果管理,确保承诺事项落实。新民乡扫帚包村依据全村发展实际,党支部确立了8大岗位(劳务输出岗、村容村貌整治岗、产业调整示范类、计划生育岗、维护稳定岗、农机服务岗、农田灌溉岗、文化生活岗),党员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行选岗,根据去年承诺践诺完成情况,结合岗位要求提出具体承诺事项,村党支部与党员签定党员承诺协议书,约定党员权力和义务,明确相关内容和违约责任,全村28名党员分别签订承诺书,实现了党员有位、有为,亮出身份,示范带动。党员吴凤友选择了劳务输出岗,承诺年内至少带领20人出外务工,承诺后他积极联系施工单位尽可能联系就业岗位,截止目前,他已带领39名群众出外务工,人均收入都在3万元以上;老党员张信选择了产业结构调整岗,承诺年内带头发展獭兔养殖并带动更多农户,他现在养殖规模已达到 200 只,并与贫困户王子谦结成互助对子,帮助他购置种兔、传授技术,联系销路,通过他的带动全村獭兔养殖初具规模,并由他牵头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       

  实施能力提升工程,为作用发挥提供支撑。在致富能力强的青壮年农牧民党员中开展“双培双带”(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中的先进分子培养成党员,党员带领群众共同发展,党组织带领致富带头人不断进步)活动,实施农牧民党员能力提升工程,引导他们争当“双带先锋”。通过集中办班、巡回讲课、座谈讨论、实地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不断加强党员教育培训。今年以旗委党校、职教中心为依托举办农牧民党员实用技术培训示范班,以苏木乡镇为单位举办农牧民党员和种养大户轮训班,全年计划培训农牧民党员和种养大户1万人次。同时改善和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实行入党积极分子和重点培养对象旗乡村三级备案管理,推行发展党员公示制、票决制。2011年,全旗计划发展农牧民产业带头人党员200名、35岁以下青年农牧民党员300名。罕苏木苏木党委把牧民党员联系1个贫困户帮带、致富能人联系1个贫困户帮带纳入“开展1000名党员干部联系1000个贫困户帮带扶贫活动”中,较好地发挥了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       

  强化流动党员管理,为作用发挥提供助力。在流动党员中开展“双向带动”活动,利用党员设岗定责、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和党员志愿者服务等活动载体,引导他们带动本嘎查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带动城市资金、人才回家乡创业发展。新民乡以支部为单位,组织返乡流动党员开展了“我为党旗增光彩,我是党员争优秀”、“我是党员我奉献””等主题实践活动,全乡返乡流动党员共做好事实事30余件,参与公益活动84人次。先锋乡新泉村党支部书记马智为了拓宽增收渠道,同本村劳务输出经纪人一道考察劳务市场,解决了村中富余劳力闲置问题,这个村仅劳务输出一项人均纯增收2000多元。(内蒙古新闻网 安华祎 通讯员 郭智颖)

[责任编辑 安华祎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